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召开“华北会议”是为观察林彪?



毛泽东和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资料图)



1.毛泽东批转38军报告,要求召开“华北会议”


  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上,围绕设立国家主席问题,陈伯达在华北组煽风点火,叶群声色俱厉,吴法宪有根有据,李作鹏、邱会作等也都拿着称“天才”的语录,还有华北组的“六号简报”抢先出笼制造舆论,其他各个小组也都有人呼吁响应,而毛泽东此前多次讲过不设国家主席,中央办公厅也早已通知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认为这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在会上,他点了陈伯达的名,批评了陈伯达。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发言?这其中哪些人是有预谋的,哪些人是被蛊惑上当的,一时还很难判断。他需要看清真相,也需要教育全党。那么,从哪里入手呢?

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召开“华北会议”是为观察林彪?

  华北组的“六号简报”,使他不能不想到华北,不能不想到北京军区。那么多军队代表的发言,使他坚定了要抓军队的想法。最后,毛泽东将目光聚焦在了北京军区。

  正当毛泽东对庐山会议上发生的一切深入思考、对华北组的“六号简报”进行追查的时候,北京军区方面有了反应——12月10日,一份署名“38军党委”的报告送到了毛泽东案头。这份报告很突出、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揭发陈伯达在“文革”期间到北京军区、华北地区活动时,突出自己,反对毛泽东主席和林彪副主席。这份报告,在揭发陈伯达的同时,还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那就是北京军区负责人纵容陈伯达在这里乱跑乱说,使他成了华北地区的“太上皇”。

  1970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38军的报告上批示:

  林、周、康及中央、军委各同志:

  此件请你们讨论一次,建议北京军区党委开会讨论一次,各师要有人到会,时间要多一些,讨论为何听任陈伯达乱跑乱说。他在北京军区没有职务,中央也没有委托他解决北京军区所属的军政问题,是何原因陈伯达成了北京军区及华北地区的太上皇?林彪同志对我说,他都不便找38军的人谈话了。北京军区对陈伯达问题没有集中开过会,只在各省各军传达,因此没有很好打通思想,全军更好团结起来。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请酌定。

  18日晚,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郑维山、李雪峰、陈先瑞、吴德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等人被“扩大”到会,学习讨论毛泽东对38军报告的批示。周恩来神色凝重地传达毛泽东的批示,有些地方还重复念了一遍。郑维山的政治直觉告诉他,自己已经处在了风口浪尖上。

  周恩来传达完毛泽东的批示后,浓眉紧锁,沉默地望着北京军区的几位领导人。

  郑维山首先表态:“我坚决拥护主席的批示。我觉得先开北京军区党委常委会,再开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我相信,事实真相总会查清楚的!”李雪峰等人也明确表示,拥护毛主席关于召开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议的建议。周恩来没再多说什么,他告诉众人:“会要有把握开好。”

  次日,周恩来关于开好华北会议的请示递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在文件上批示:“照办。要有认真的批评,从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建议李德生、纪登奎二同志参加会议。永胜、作鹏应同德生、登奎一道参加华北会议。这次会议在全军应起重大作用,使我军的某些不正之处转为正规化。同时对两个包袱和骄傲自满的歪风邪气有所改正。”

  毛泽东的这个批示,是有深意的。他要黄永胜和李作鹏参加这个会,或许是想看看他们有怎样的表现。另一方面,有人猜测,此时毛泽东已有改组北京军区之意,由李德生、纪登奎接替郑维山、李雪峰。虽然这只是猜测,但后来的情况也正是如此。



2. 华北会议前期:主题茫然



  1970年12月22日,“华北会议”在京西宾馆的大礼堂开幕。    

  其实,来主持会议的黄永胜,心态是复杂的。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在庐山上的表现,被毛泽东抓住了,他们相继作了检查,但毛泽东到底怎么看,他们没有底。黄永胜也没有底。这次,毛泽东决定从华北入手,批判陈伯达,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个机会。因此,叶群曾和他们通气,尽量把脏水往陈伯达身上泼,企图瞒天过海。如果能把注意力引到北京军区,对他们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

  与会的400多位代表同样是心情复杂,表现各异。

  首先是多数人对这次会议的主题感到茫然:批陈伯达,还是批郑维山、李雪峰?要批他们,怎么个批法?而郑维山、李雪峰还都在位子上坐着。因此,冷眼旁观者有之,唱高调却内容空洞的发言也有之,还有些平时就对李、郑有意见的人开始上下活动,准备材料……这些情况很快反映到上层那里。

  12月25日,华北会议召开小会。各小组会议重点是批评郑维山、李雪峰。中南海里的毛泽东,密切关注着在京西宾馆的华北会议进程。

  不久,中央政治局指定四个人帮郑维山写检查,其中包括他的时任秘书杜辛和前任秘书高惠卿,还有军区党委办公室的副科长张工和秘书刘耀。另外,中央政治局又指定吴德、吴先恩等四个人来“帮助、督促”李雪峰、郑维山端正态度,交代问题。郑维山后来说,当时的“帮李、郑小组”实际上就是搞逼供。

  为了顾全大局,郑维山有许多该上报的材料而没有及时上报。比如,他保存有兼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的谢富治于1967年8月6日给林彪的一封亲笔信,可以说清“为什么听任陈伯达在北京军区乱跑乱说”,可是直到华北会议结束后的1971年2月4日,郑维山才把信同其他文件呈给李德生、纪登奎。这封信,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批示“同意”。

  在华北会议上,有人提出林彪“都不便找38军的人谈话了”也是郑维山搞的。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

  1967年12月,陈先瑞派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尹明玉带干事韩殿宾到38军了解传达萧华检查的情况,112师政治部副主任周衍盛出面接待。周衍盛原是林彪办公室秘书。传达完文件之后,周衍盛拉尹明玉参加师党委讨论全师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情况。会前,尹明玉、韩殿宾与周衍盛闲聊。周衍盛说曾在林办工作,说38军是林带过的老部队,林对这支部队如何如何有感情等等。尹明玉顺口问了一句:“现在军里的干部,林副主席还有无认识的?去看望过林副主席吗?”就是这样一句问话,引来了黄永胜、吴法宪专程到北京军区找郑维山、陈先瑞谈话……

  当华北会议对他进行揭批时,自然会有对他有意见的人站出来发言。这时,北京卫戍区的一位主要领导清了清嗓子,要求发言。他对郑维山、李雪峰的检查显然不满:“郑维山、李雪峰的检查不老实,你们的要害是跟陈伯达搞阴谋,不讲阴谋活动,这是对抗!……郑维山、李雪峰是陈伯达的打手,陈伯达在庐山向党发难是同打手商量了的!军区常委们都要揭盖子,不要捂。”一时间,全场哗然。不少人震惊地看着他,也有人用眼睛的余光瞄向郑维山,还有的人低头不语,更多的是在交头接耳。会议基调一下子升温。于是,在随后几天的小会上,甚至在包括省、市、军以上干部参加的中会上,会议的调子高了八度。很多人把在会上发言当做向党表忠心的机会,纷纷向郑维山、李雪峰发难。

  但是,除了少数几个人,没有人知道毛泽东要黄、吴、李、邱参加华北会议的真正目的,因此,会议仍显揭批无力。



3. 毛泽东让参加军委座谈会的同志参加华北会议



  1970年,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似乎有好几个没有想到:

  ——没有想到他选定的接班人林彪会“突然袭击”,没有想到与会的那么多代表要求设“国家主席”。

  ——到底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还是那些人起哄?是不是预先策划好的?

  这就不能不涉及副统帅林彪。当时,对庐山上的事情,毛泽东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在会上批了陈伯达,没有动林彪。但这不等于毛泽东没有对林彪产生怀疑。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为了削弱林彪的势力,毛泽东要直接管军队,对军队进行整顿。

  因此,深居中南海的毛泽东开始关注华北会议的一举一动,实际上是关注军队的动向。他不清楚北京军区的领导人,特别是郑维山到底和陈伯达是怎样的关系,和林彪又是怎样的关系。

  这一天,毛泽东收到上报的《华北会议对郑维山同志错误的初步揭发材料(未经核对)》和《华北会议对李雪峰同志错误的初步揭发材料(未经核对)》。在揭发郑维山的材料中,列举了他的六大罪状……报告虽然说了很多问题,但没有看到郑维山和林彪相联系的问题,也没有和黄、吴、李、邱的瓜葛。这无疑更加坚定了毛泽东要把问题搞清楚的决心,也使他进一步看到了抓军队、整顿军队的重要性。

  与华北会议同时召开的,还有军委办事组组织的有总参、总政、总后领导,各大军区司令、政委及各军种、兵种负责人共143人参加的座谈会。黄永胜代表总参作军事工作报告,李德生代表总政作政治工作报告。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1月9日,参加中央军委座谈会的军队高层领导参加华北会议。因此,毛泽东有时也将这次华北会议统称为军委座谈会。

  有史学家认为,无论是批示38军报告,还是召开华北会议;无论是批转济南军区的报告,还是召开军委座谈会,都是毛泽东抓军队的步骤。事实上,毛泽东还在观察军委办事组,还在观察副统帅林彪。

  然而,在军委座谈会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既不批陈,也不作检查。于是,毛泽东在周恩来送的《关于全国计划会议等问题的报告》批示中,直接点了军委办事组:

  “请告各地同志,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时重点在批陈,其次才是整风。不要学军委座谈会,开了一个月,还根本不批陈。”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华北会议后,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同黄永胜等军委办事组成员前往北戴河林彪住处,向这位副统帅汇报毛泽东有关揭批陈伯达的一系列指示,以及中央准备在最近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等情况。事实上,用周恩来的话说,“此行的目的,是毛主席要林彪出来参加一下即将召开的批陈整风汇报会,讲几句话,给他个台阶下”。

  在北戴河,林彪对自己的问题始终避而不谈,毫无认错悔改之意,也没有表示他将出席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周恩来、黄永胜一行回到北京后,向毛泽东汇报了北戴河之行的情况。毛泽东面带怒色,指着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严厉斥责:“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



4.周恩来作总结报告



  1月19日,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华北会议问题,认为会议可以准备结束了,今后两天内,拟续开小组会,再听取大家意见,但也要注意自我教育的整风作用。最后,需有人代表中央作会议的总结讲话。就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还研究了关于华北地区军政领导人调整安排的设想。

  1月24日晚上9点,京西宾馆大礼堂里坐满了参加华北会议和军委座谈会的人员。周恩来出现在主席台上。他被指定代表中央在华北会议上作总结。

  这个讲话提纲在简要介绍了会议情况以后,主要讲了郑维山、李雪峰的问题:

  李雪峰和郑维山,一个是家长制的“一言堂”,一个是军阀主义,作风严重不正,这是封建资产阶级思想的集中表现。

  李雪峰把个人凌驾于党委之上,做官当老爷,唯我独尊,一个人说了算,动辄骂人训人。郑维山飞扬跋扈,称王称霸,竟然下令开枪镇压群众,伸手向中央要开枪权、扫荡权。他对同级以家长自居,对下级蛮横霸道。郑维山过去紧跟杨成武搞山头主义、独立王国,这次又紧跟反党分子陈伯达,站在错误路线一边。李雪峰过去紧跟刘、邓,同彭真、薄一波、安子文等坏人混在一起,反对毛泽东的革命路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他紧跟陈伯达跑了。他和陈伯达的思想上有共同性、有个人野心。李雪峰还在庐山会议上搞了准备翻案、算账的材料,这次会议上又派人回去销赃灭证,在背后捣鬼。他对有的同志的揭发批判很反感,甚至反咬一口。这种态度如不转变过来,那是很危险的。……

  周恩来讲了三个小时。就在这个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的决定:

  李德生同志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谢富治同志任第一政委,纪登奎同志任第二政委;谢富治同志任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李德生同志任第二书记,纪登奎同志任第三书记。


据《京西宾馆那些年那些事》 文/夏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5451/115411271038.html

更多阅读

会议后领导总结讲话通用范文 领导讲话稿结尾范文

一般领导被邀请到会,最后总要说上几句,以下范文可以作为通用文稿,结合会议主题稍微修改一下即可临场洋洋洒洒的进行发挥: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XXX会议,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XXX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刚才XX同志,以及X

王石:哥本哈根会议后期待中国绿色公司年会

日前,出席过两届中国绿色公司年会的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在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探索道路上,起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谈到参加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他说,哥本哈

哥本哈根会议后 哥本哈根会前“斗法”

  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在意大利拉奎拉表示,愿与其它国家一起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并且发达国家排放总量届时应减少80%以上。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称此声明为“历史性共识”,英国首相布朗也称之为“

土城古镇 土城

土城镇位于习水县城西赤水河中游的东岸,系一依山沿河而建的狭长小镇,水狮河从其东北面汇入赤水河,赤水河航道直通长江中下游,习赤公路穿镇而过,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交汇于此,自古即为水陆交通要津,土城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文化。

安全会议发言稿 安全会议后的发言稿3篇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下面小编整理了安全会议后的发言稿,供你阅读参考。安全会议后的发言稿01尊

声明:《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召开“华北会议”是为观察林彪?》为网友泪湿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