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由外感时邪,内伤乳食,或素体虚弱导致的以小儿泄泻为主症约一种临床症侯。
1、党参茯苓等治小儿脾虚
方剂:党参、茯苓、炒扁豆、淮山药、薏苡仁、莲子肉(去心)、芡实各30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粉末,过筛。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分成7-15份。每天1 份,加大米同煮成粥,调人少许食盐,当饭吃,或加面粉煮成糊状,配食糖适量代早餐用均可。
验证:用上药治疗小儿脾虚、慢性泄泻、体虚气弱症患儿,一般服本方1-2 剂即可获痊愈。
2、鸡内金等治小儿脾虚
方剂:鸡内金、神曲、槟榔、炒谷芽、炒麦芽、山植、炒莲肉各100克,使君子60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120目筛后装人瓶内备用。用时,每日服6-8 克,分3-4次口服。l周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小儿脾虚患者132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3、草决明炒扁豆等治小儿脾虚
方剂:草决明、炒扁豆、煨肉豆蔻、炒麦芽、炒莲肉、鸡内金、党参、生黄芪、茯苓、神曲、使君子、山楂、黄精各50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取药末2-3克,加入去蛋清的鸡蛋中,以面包裹之煨熟,1-3岁食蛋每天1个,4-7岁每天2个。20天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小儿脾虚患者65例,经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27例;2个疗程治愈者28例;3个疗程治愈者10例。一般服药10-15天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4,藕性凉,味甘微涩,含有鞣质及天门冬酰胺等成分,有较好的收涩止血作用,并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可用来治疗小儿脾虚久泄、便中带血。
原料:老藕250克,粳米100克,白糖60克。做法:先将藕刮净,切成薄片,再将粳米淘洗好,两者同下锅用水煮成粥,将熟时调入白糖,煮熟即成。特点:粥甜烂,儿童喜吃。
5,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1、捏脊:让小儿趴在床上,沿小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2、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家长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 3、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家长可用拇指向着掌根方向给小儿揉推。 4、补大肠:推食指的侧面,方向由指尖到手掌。 5、按劳宫:顺时针按摩手心的劳宫穴。 6、按足三里:顺时针按摩足三里3分钟。 7、摩腹: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小儿慢慢按摩腹部。 具有助脾强肾、消积化滞、增进食欲、生血养颜、充肌健身的作用,防治胃病、补气血、。 方法: 1、摩腹揉脐。用掌以中脘(脐上4寸)为中心,摩腹,继掌揉脐共5~10分钟。 2、拿腹。沿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之胃经线,用三指拿提数次;一侧后,再另一侧拿提。 3、捏脊。自长强至大椎捏提皮肤数次,以脾俞、胃俞、肾俞重点提捏。 4、推揉下肢。沿小腿前外侧胃经线推揉,以足三里、上巨虚为重点,行双侧。 5、揉小腿。两手拿揉小腿后侧腓肠肌10余次。 6、揉公孙、三阴交。用拇指揉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之公孙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之三阴交穴,各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