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鸿章这个人,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在历史学界有一个说法:“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外交家,一位是周恩来,一位是李鸿章,半个是顾维钧。”但是人无完人,李鸿章也犯过一系列的错误。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更是对日本恨得咬牙切齿。这和当时全国的形势完全一致,但一个国家一旦丧失理智就即将出现危机。就在甲午战争知乎,李鸿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1900年东北地区的丧失。
一、甲午战争之后,国内的反日情绪十分高涨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愤青皇帝光绪的错误指挥和废物清流们的胡乱折腾,最终本来可以打成和局的战争以清廷的惨败而告终。在战争中,很多清流把北洋水师和那些陆军精锐力量视为李鸿章的私人力量。见死不救的情况一再出现,以至于日军将领都感慨说:“这简直成了李鸿章与日本帝国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水师和陆军部队丧失殆尽。再加上李鸿章在日本的种种遭遇,回国之后的李鸿章对日本恨之入骨。这一点和当时的局面是非常相似的,当时全国的国人也都极度仇视日本。当时甚至有一些学子建议迁都西安,与日本进行长期的战争。与此同时,在国家民族极其激进时,就有可能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发生偏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5451/761601598305.html
更多阅读

《血色黄昏-正说李鸿章》清末张之洞曾说过,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以仅用两个字就概括:“道”和“术”。他认为自己在“道”上已经是极致了,但是“术”的顶级高手在当时是李鸿章。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和评价李鸿章。李鸿章所处的那个时

前辈权倾朝野,后人闯荡世界:李鸿章家族,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环球人物》杂志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

中晚清时期的一大批名臣,很多皆为寒门子弟出身,诸如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不论是流芳千古,还是尚存争议,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物。他们是怎样走上历史前台的?尤其是他们如何以寒门子弟的身

甲午战争爆发前,袁世凯在朝鲜做知事无可为,随后便托辞返回国内。回津之后,李鸿章以袁世凯人才可用,委派他办理前敌营务,但袁世凯并不想从事后勤工作,因而在工作之余又背着李鸿章在京中托人找关系,另谋出路。 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得到

导读:古代中国朋党之争,最大的诟病是认“奴”不认“才”。腐败透顶的晚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乃至甲午战争的完败亦与党争有关。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淮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