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1、公共WiFi风险很大?
流言:央视“315”晚会上,上演了令人惊讶的一幕:现场观众的手机都连上无线网络,而现场的大屏幕上,各种地址、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都显示了出来。一个人衣食住行的生活习惯甚至个人隐私,都可能被不法分子一点一点摸透。
真相:据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介绍,无论是家里的WiFi还是公共WiFi,都存在信息被截获的可能,但显然一些没有密码保护的公共WIFI更加危险。用手机在WiFi环境下收发信息,这个环境是开放的,就像在办公室里喊一声,周围和隔壁的人都能听到。黑客就是进入你这个开放的环境中,轻易截获下来重要的信息。
黑客的成本很低,甚至一台手机就能制作一个和你所在公共WiFi环境里相似度极高的WiFi,通常来说,黑客窃取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假WiFi,克隆域名;另一种是直接监听。
但其实只要养成好的习惯,远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夸张。最重要的是不能选择来路不明的WiFi,尤其是免费、不需要密码的WiFi。免费的“蹭网”确实可以省下一些流量费用,但不需要验证、不需要密码的公共WiFi风险系数很高,背后有可能是钓鱼陷阱。在不确定绝对安全的WiFi下,重要的操作比如网购时,最好关闭WiFi,通过数据网络进行,保障资金安全。一旦用户通过蹭网应用自动连接上了钓鱼WiFi,造成财产损失,那可就真是因小失大了。

2、吹风机——一款隐藏的“治病神器”?
流言:近日,不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吹风机能治病”的相关文章,治感冒、治冻疮、治鼻塞,吹鼻子、吹脚丫、吹肚脐,文章里部分天马行空的治疗方法,真把吹风机当成了现代插电版的“狗皮膏药”。
真相:电吹风的热风可能对缓解某些症状会有点辅助作用,但依靠它治病,显然不靠谱,操作不当的时候,甚至会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使用吹风机时间较长、热度较大,很容易引起烫伤灼伤。如果出现了痛症,最好还是先到医院检查,确定病症和病性,以便实施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否则盲目使用,可能还会有拖延,甚至加重病情的可能。有一些炎症还会因为热量而发散和加重,从而使病情更不乐观。如果用吹吹风机取代常规治疗,不仅会耽误治疗,甚至有可能加重症状,因此,专家建议最好不要轻易尝试用吹风机治病。
以打嗝为例,打嗝是由于膈肌痉挛引起的。一般人可能因为受凉、突然吞气或腹内压骤然增高而引起打嗝。绝大多数情况下,打嗝可自行消退,或者通过饮用温开水来得以改善。而持续较长时间的打嗝,为顽固性呃逆,通常为慢性疾病所致,仅靠电吹风完全不行。此外,呃逆分寒性和热性的,若为热性的用吹风机吹,很可能加重病情。
那用吹风机治鼻炎和鼻塞呢?太天真!鼻子有调节温度、湿度、清洁鼻腔的功能。鼻腔需要滋润的环境,用吹机风对着吹,对鼻黏膜破坏性大,还会减弱鼻腔清洁功病毒能,鼻腔更干燥、更难受。如果鼻腔有炎症,用此法很可能将病症加重。至于说杀灭鼻腔内的流感病毒,那也太小瞧流感病毒了,杀灭它们所需要的温度可不是一个吹风机能搞定的。
还有吹脖子治颈椎病、吹脚丫子治脚藓等等“吹风机系列偏方”,吹风机在这些“养生文章”里大放异彩,吹哪治哪。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电吹风并不能像那些文章所吹嘘的一样“一吹就好”,这些做法在临床上也没有得到过证实。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