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它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未来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育将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育转化,教育将延伸到人的一生。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读书作文与人格培养的协调,是现代语文教育必须持有的观念。要使这种观念得到有效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引导好学生走“以我为主”的学习之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非易事。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我们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充分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允许他们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其素质教育的特征更为鲜明。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关键是从教材、学生、教师这课堂的三要素入手,“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首先从激活教材做起。
从哲学意义上讲,语文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语文来源于社会和人生,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另一方面,语文又反作用于社会和人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试教育只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压制了其社会性,可以这样说,当今的考试制度把语文的天性给扼杀了;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合理的挖掘中寻找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要“打开”课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受到思想的教育,人生的启迪以及美的熏陶。

又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可以与古典服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还可以与古典建筑联系一下,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与学生就贾府的建筑特色与老北京的四合院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院落的布局、各种甬道、房屋的名称等,例如:大门依风水“坎宅巽门”位于院之东南,如有后门,则设于院之西北角、大门迎面为“影壁”、院内南屋称为“倒座”、沿中轴线在主院南墙上设“垂花门”以及“耳房”“厢房”“穿堂”等。在研究了贾府的院宇之后,北京的小四合院就非常简单了。再如从《米洛斯的维纳斯》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美学有深入的体会和感悟,学习白居易的诗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旷达情怀等,在教学中贯彻其他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培养,以课本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