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干年前,和一帮人宵夜,同桌有一跑合金销售的上海人,跟丫谈起很喜欢吃上海街头的兰州拉面,丫立马一副贱人嘴脸,告诉我那个是乡下穷人吃的,阿拉上海人是不吃这个的。当时就对丫肃然起颈八体投地了,原来在上海连一跑业务的销售员也属富人阶层。
这里就不说那上海人的操行了,还是说说这上海人瞧不起又满大街都是的拉面馆吧,走在上海大小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杏黄底的拉面旗幡——这大抵便是拉面店的标志了。这一类的拉面店多经营河南拉面,因为首先从店主和店员的中州口音,很容易就可以判别出来。更能判别出来的,是端上来的拉面:这种拉面汤浓面白,汤是黄橙橙的,浮满了油和咖喱,上面缀着青葱葱的香菜和切的稍厚的几片牛肉。面可以拉得很细,一般未经关照,面心稍稍有点“死面”的感觉。加上辣酱,味道浓郁,主要靠一碗浓浓的牛肉汤吸引食欲。河南拉面店没有兰州拉面店那种统一的装潢风格,不会有“本店清真,外菜莫入”的告示标语贴在墙上。
另外的,就是来自兰州的西北拉面了。说到兰州,不得不提甘南。甘南在哪里?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如果不是因为《天下无贼》,很多人也不会知道拉不楞寺,也不会知道甘南这个地方。如果想去甘南一探那一片佛界净土,必然要从崇尚回教的兰州出发。虽然在上海以及全国各地都会看到兰州拉面的招牌,但是只有在兰州才能品尝到独一无二的清澈拉面。
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面馆不像河南人拉旗幡作店招,而统一蓝底白字的招牌,但是面做得另有一功。这种面的汤不是那么深色,清清的,但是很香,味道也浓。面做得很韧劲(没有生面的感觉),牛肉切得很薄,肉的味道不错(这种接近清真口味的小吃,牛羊肉一定处理得不错)。稍稍加点香菜、花椒、辣椒甚至枸杞子,再淋上点醋——味道很好。
也许是河南拉面的汤吸收了河南烩面的一些特色,所以口感较醇而且油腻,俗称混汤面。而原味的兰州拉面汤比较清爽,汤表面基本没油,被称为清汤面。回到篇头那个戆大销售员,其实丫也没说错,上海人更喜欢小日本的拉面,味千在上海的数量我看都快赶上KFC了。在北京常去吃马兰拉面,在上海却不见其踪,据说外滩曾开了一家,在大众点评网上一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