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保健穴位 中医防秋乏常按七穴位

   现在正是秋乏最泛滥的时段,俗话说“春困秋乏”,这困倦来袭是挡也挡不住的。那么防秋乏的方法有哪些?对于有车族而言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在驾车时仍然精神百倍呢?

爱华阅读配图

  【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 中医防秋乏常按七穴位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中医养生视频 教你以“吃”养生

  【阴陵泉穴】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曲池穴】

  定位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即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刮痧作用: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在此穴位刮痧能够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的湿热,缓解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和上肢瘫、麻、痛,对高血压也有缓解作用。

  【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注:更多精彩养生保健常识请关注爱华养生知识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60171/715821649.html

更多阅读

人体九大养生保健穴位 中医拔罐养生 拔罐常用到的九大穴位

人身体上有很多的穴位,有些穴位常按对身体有益。中医拔罐就是运用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你知道常拔罐常拔哪些穴位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拔罐需要用到的九大穴位。一起来看看吧。一、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

脚底按摩穴位图 足疗的好处 脚底的保健穴位和按摩方法

自古以来,中医养生就非常的讲究足部按摩,根据中医的理论,我们的脚部是穴位密集的地方,脚的穴位达到33个,经常按摩脚底可以养生保健,想要按摩脚底,首先要知道脚底的穴位都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脚底十大保健穴位及按摩方法。民间有句俗语,叫

滋阴润肺的食物 滋阴润肺防秋燥 金秋保健吃阿胶

  爱华导读:当下正值秋季,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要注意养生保健。   滋阴润肺防秋燥 金秋保健吃阿胶   立秋已过,而且已经入了三伏中的“末伏”,明显能感觉到早晚的天气变得凉爽起来,甚至白天也开始有了丝丝的秋高气

处暑养生 处暑养生10个方法帮你防秋乏

   处暑养生防秋乏  暑天结束后,一般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人们会感觉比较舒服。此时人们为什么还会感觉乏呢?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

秋季容易秋乏 秋季驾车如何防"秋乏"

   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它导致人们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和不变,而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秋乏也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秋乏不是不可克服的,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

声明:《中医常用保健穴位 中医防秋乏常按七穴位》为网友梦想与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