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养生堂据中国中医药报7月30日消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近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及建议,呼之欲出的中医药法来之不易、意义重大,怎样认识制定这部法律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重要意义及立法宗旨,本报今天刊发了第二篇。

在贯彻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通过立法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
加快中医药立法是保障扶持中医药发展的迫切需要
扶持发展中医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及完善,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出现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不稳定状况,中医药事业投入及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了地区之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不平和,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有必要从国家立法的层面,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将党及国家关于扶持保障中医药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律的形式制度化,更加有效、持久的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加快中医药立法是加强中医药规范管理的迫切的需要
依法管理、依法治业是如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医药立法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们国家中医药事业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中医药立法将有利于加强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强化对中医药机构、从业人员,有关技术的准入及认证,进一步加快中医药行业法制化的进程,提高中医药建设法制化的水平,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提高中医药行业依法管理、依法治业的自觉性。
加快中医药立法是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的迫切需要
法制化、规范化是中医药继承创新的客观要求,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治未病”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其科学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学坚持继承、创新的丰富实践,不仅促进了自身发展,而且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的传承出现弱化的现象。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的传承缺乏长效、稳定的制度保障,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面临失传,中医药传统知识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被不当占有使用,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中医立法,明确将继承与创新作为中医药立法的基本原则,明确中医药继承创新应该遵循的路径及方法,加强中医药传承及保护,并且体现在具体的制度措施上依法予以规范和保障,将给中医药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推动中医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