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改 英国医改由政府生产服务到政府购买服务

  英国的医疗体系叫国民保健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NHS1948年成立,其核心是公立医院体系。英国人很为NHS感到自豪,2012年骄傲地把它搬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给全世界。因此,国内不乏这样做的专家:拿英国公立医院体系,为我国公立医院占主导的医疗体系“站台”。殊不知,现在的英国公立医院和我国公立医院有着天壤之别。

  英国公立医院也是政府出资设立的,以前是从政府拿钱后雇人,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提供多少是多少,即政府生产服务模式。然而,现在的英国公立医院,给国民出售了多少医疗服务,就能拿多少钱,多劳多得,即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但是,我国公立医院至今每年仍从政府获得相当多的经营性补助,仍是政府生产服务模式。本文介绍英国由“政府生产服务”转向“政府购买服务”的医改过程。英联邦四国(英格兰、威尔斯、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医改略有差异。下文仅介绍英格兰的情况,故下文中的“英国”仅指英格兰。

  改革起点:传统的英国公立医院

  传统的英国公立医院指1979年以前的公立医院。那时,全国公立医院都由NHS统一、垂直管理。NHS通过行政命令控制公立医院运营,行政命令控制链条为国家卫生大臣(相当于我国主管卫生工作的副总理)→NHS中央委员会(设在国家卫生部)→大区卫生局→地方卫生局→公立医院。地方卫生局获得中央财政拨款,具体负责经营公立医院。患者到公立医院看病无需缴费。地方卫生局规定公立医院的业务范围。医院资产的所有权归卫生部所有,增加或处置这些资产须报卫生部审批。地方卫生局每年都要保证医院收支平衡,保证医院固定资产获得6%的净资产回报率。医院提供的服务只能按成本定价,不能对外举债,赚钱了都得上缴。不仅医院院长由地方卫生局认命,连医院普通员工招聘都由地方卫生局操办。

  这样的公立医院明显就是卫生局的下设行政部门,没有一点财务自主权、管理自主权和人事任免自主权,类似我国目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化的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必然低下。

英国医改 英国医改由政府生产服务到政府购买服务

  撒切尔政府的改革

  二战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强劲复苏,英国NHS预算资金保持高速增长。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后,英国经济不再景气。1979年,撒切尔保守党政府上台,推行减税和压缩政府支出的政策。这种政策风格导致NHS预算资金增速放缓,促使社会各界开始关注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办法。

  在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前,撒切尔政府做了各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尝试,但收效甚微。1979年,撒切尔政府招纳了马莎百货公司(英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的高管雷纳先生。1982年,NHS开始采用雷纳的精准管理方法,譬如外包医院后勤服务、医院建立收费停车场、用医院房屋经营商店等。1983年,NHS采用了英国森斯伯瑞连锁超市(全球五百强公司)副总经理格里弗斯先生的全面管理方法。尽管这些让NHS运转商业化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NHS的支出压力依然与日俱增。1987年,资金问题让NHS达到了崩溃的边沿。为应对资金不足,不少医疗机构拒收非紧急的病人,临时性地关闭了一些病区,拒绝填补岗位空缺。

  1987年底,面对一触即发的危机,撒切尔政府先给NHS追加了1亿英镑财政拨款,以解燃眉之急,然后成立了NHS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文简称“深改组”)。撒切尔自己担任深改组组长,成员主要来自政府部长,没有一个来自相关利益集团(譬如英国医师协会)的成员。深改组最终达成的意见是,设立内部市场,由政府生产服务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激进式的意见带来的是机制改革,不仅仅是管理方式改革。1989年1月,政府公布了具体的内部市场改革方案。在改革方案公布前,撒切尔换掉了时任卫生部长摩尔。摩尔一直建议推行渐进式地改革。1990年11月,梅杰接替撒切尔出任保守党政府首相。1991年,内部市场改革正式启动。

  所谓内部市场改革,是指将公立医院由地方卫生局的下属部门,变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法人实体——信托医院,将地方卫生局和定点家庭医生诊所改变成为患者购买医院医疗服务的代理人。作为患者购买医院医疗服务的代理人,地方卫生局和定点诊所从NHS中央委员会获得预算资金。患者只有通过代理人转诊,才能获得信托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但是,患者可以直接到医院获得急诊医疗服务)。信托医院只有接诊患者后,才能从地方卫生局或者定点诊所获得收入。这样就形成了信托医院作为供方、地方卫生局和定点诊所作为支付方的医疗服务交易市场。此市场由于是在NHS体系内部创造出来的,故被称作内部市场。

  建立内部市场后,医疗服务资金跟着患者走,英国政府的医院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已由政府生产服务变为政府购买服务。此时虽然建立了形式上的买卖关系,但患者到医院就医没有选择权、公立医院经营自主权十分少,故竞争在买卖中的作用受到各种限制。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政府购买服务是不可能优于政府生产服务的。给患者和医院松绑、打破这些限制,是后续改革的任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6451/639261925554.html

更多阅读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

领悟人生大智慧关注本平台能够让你轻松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在贫与富、得与失、悲与喜、爱与恨面前取舍自如、平静应对,在生活的道路上充满自信和坚强。品享快乐幸福人生!点击顶部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lwrs66 即可关注。命由己造,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关于修身修养★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心本无生因境有

佛语:“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秋山禅悟图》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一个人,心念变了,德行就变

你不说话我也能看透你的心   相由心生 相亲加了微信不说话

你不说话我也能看透你的心相由心生,看人高手总是先看面貌老年人常说“相由心生”,认为一个人的相貌是他内心的反映。内心善良的人,外表也和善;内心狡诈的人,外表也狰狞。看起来是经验之谈,其实这些是有科学依据的。面孔是对一个人的气质、

相由心生是什么意思 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相面之人,常说一句话,叫“相由心生”。有点意思。据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佛教有一句,相由心生。大概说的是,所有世间幻变皆因内心意念而起。确也是,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本性悲观的人,神

声明:《英国医改 英国医改由政府生产服务到政府购买服务》为网友流年的真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