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更迭,君主的更替,需要谋士的改革,当然也需要武士来打天下。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黄沙滚滚,敌军纷纷,将士们的生命早已经轻如鸿毛。为了国家的安定,战场上的士兵没有一个不是在提着脑袋打仗的。
话说,在战场上为国家抗阵杀敌,为君主建功立业,本应该是封侯加爵的事情,却偏偏有这样一些大将战功赫赫却青史无名,实在是令人遗憾!
一、陈汤
当年陈汤大将军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何等的慷慨激昂,在战场上,陈汤为驱赶匈奴而赴汤蹈火,一战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土地,大汉朝反击匈奴的世纪之战,实际上是到了陈汤这里才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因此奠定了中华对今日新疆的主权。
可是在汉朝朝廷内,陈汤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凉结局,怪只怪陈大将军太不会来事,只知道埋头打仗从不知抬头巴结人,加上陈汤自己确实手脚不干净,有贪污的把柄抓在御史手里,于是功高不赏暗箭来,得胜还朝的陈汤差点因为“未奉诏”被整死,最后虽然封了关内候,可没过一年就免爵为民,碌碌而终,对比草包将军李广利三征匈奴无功却高官厚禄的荣耀,陈汤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二、高敖曹
在鲜卑北齐政权里,汉将高敖曹可是个狠角色,东魏王高欢平时给军队训话都是用鲜卑语,只要老高在旁边,肯定用汉语,而老高率领的汉人军队确实是当时北齐军队里最精锐的部分。老高这人虽然甘为鲜卑走狗,可也不是完全没有气节,经常为了维护汉人的尊严和他的鲜卑同事打的头破血流,可小节不减大节毕竟有亏,谁让他是“伪军”呢。
最后老高下场也很惨,东西魏大战的时候硬是让自己的鲜卑主子出卖,手下几万汉兵独抗西魏数倍于己的鲜卑铁骑。在让敌人付出了更大伤亡后全军覆没,其悲壮的结局也告诉了中国军人一个硬道理,做啥都别做汉奸。
三、冉闵
今天历史学界对冉闵的看法确实争论激烈,但是我们抛却政治因素不谈,单从军事成就上来说,冉闵确实为我中华百年一出的军事奇才,他的冉魏汉军经历的大多数战斗都是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手下部队以步兵为主,却多次在中原大地横挑强胡骑兵军团,几乎是百战百胜,还打得对手全军覆没。最后虽败于慕容鲜卑骑兵军团,但此战鲜卑人也死伤甚重。

遗憾的是,政治上的宣传导向让后人对他的军事成就研究甚少,而他最后悲惨的结局不能说明慕容鲜卑军团有多强大,除了说明他在政治和经济建设上的失策外,还印证了中国古代的一句俗话:悍狼抵不住赖狗多啊!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