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理医学发现此病态人格,近百年来便有林林总总不同医学名词出现,大致为:无罪感(Guiltlessness)、精神病态性人格卑劣(Psychopathic inferiority)、悖德症(en:Moral insanity)、道德低能(Moral imbecility)。现代则多为用反社会人格(Sociopathy)等医学名词。

精神病态(Psychopathy)和反社会人格在行为上相似,但两者并不是同义词,被关押的罪犯中,诊断为反社会人格者的比例约为诊断为精神病态者的两到三倍。多数在海尔氏精神病态量表(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简写为PCL-R)得高分的亦通过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而许多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的在PCL-R上并未得高分。
病症
注意以下为反社会人格的常见特征,不代表有以下征状的人就是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的人也未必一定有以下征状。
良心发展不足
他们无法接受或了解道德的价值,严重的缺乏良心谴责,所以不会因不道德行为而焦虑或有罪恶感。他们甚至会轻视那些被他们利用的人。而且受到被利用过的人指责时,不会感到内疚和不安,更会愤怒、反驳及责骂他们。
他们很少为未来长期的利益考量,所以倾向于在短时间内寻求立即的满足,他们也较为难忍受例行性或过于复杂性的事物。而有需要时,可以暂时跟随社会一套行事。 并且他们对自己的冲动行为并无法给出充分合理的解释。 比方说, 在完全没有必要撒谎的情况下或者撒谎并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的时候,又或者即使谎话很容易被揭穿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撒谎。另外一个例子,当心理学家研究有反社会型人格异常的罪犯时,他们对于他们的罪行只能给出非常表面直接的解释,例如说,当问为什么要抢劫的时候,他们的回答通常都是‘因为他们有钱而我正需要钱’。
善于利用他人
他们看来幽默、乐观、讨人喜欢,容易解除别人的武装。他们似乎对别人的需要和弱点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也擅长辩解与说服别人。
虽然他们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谊,但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与不负责任,让他们难以维持一个真正且良好的关系。他们欠缺同情心、感激和悔意。他们也是不忠实和不负责的伴侣。他们对于重要事件缺乏一定的情感反应。
诊断标准:
A、15岁开始,对他人权益侵犯及不尊重的广泛模式,下列至少三项符合:
1、无法遵从社会规范,经常游走于法律边缘。
2、经常说谎、欺骗。
3、个性冲动,无法做长远的规划。
4、情绪不稳,有攻击性,不时与人斗殴。
5、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像超速驾车。
6、在工作上不敬业且不负责任,像乱开空头支票。
7wWW.aIhUaU.cOm、缺乏道德、良知、冷漠无情,即使目睹他人受害亦无动于衷。
B、十八岁才可确立此诊断,以免跟少年反抗期混淆。
C、通常十五岁前即有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一种持续性的行为模式,此行为模式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或破坏了社会规范)。
对于此病的成因学者仍无定论,有人认为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难以学得制约反应,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善于逃避心中不舒服的感受而已。 另一种看法是,他们可能是在生长过程中,遇到某些原因导致他们对社会失去信任,进而影响到思想上的异常。
治疗和效果
因为反社会人格不像一般心理疾病会有心理上的异常行为,也能正常的生活,所以他们通常不会求助于医院或辅导中心。至于已经触犯法律而接受监狱的心理治疗,其效果也不甚乐观。一般的治疗方法在他们身上成效不彰,这应该归因于他们本身的欠缺焦虑和罪恶感、无法相信他人、难以学到教训等的人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