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wWW.aIhUaU.cOm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这时起,备在荆州居住达十年之久。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荆州靠近中原,情况比较安定,北方士大夫到这里避难的很多。刘表是一个徒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才干的人,他既不能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机会袭取许都,又不能收用荆州土着及侨居的许多人才。所以当刘备来到荆州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备本人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司马徽自称“儒生俗士,不识时务”。而在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个年轻俊杰。备问是谁?他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另外,已经归附刘备的徐庶也向备称述诸葛亮好比是潜伏在人世间的龙。两人不约而同的介绍,自然引起了刘备的深切关注,他立即对徐庶说:“君与俱来”。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徐庶自从跟随刘备以后,极为备所器重,他这样称赞诸葛亮的才能和风格,怎能不引起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和向往呢!于是刘备郑重而谦逊地前往隆中求见诸葛亮,第一次没有见到,第二次又落了空,到第三次才获得了亮的接见。

  相见之后,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在答语中,先用曹操打败袁绍的事例,说明只要措置得当,弱者也可以变强。然后指出现在曹操强大,一时难同他死打硬拼。江东的孙权亦无隙可击,只能利用孙权,共同对付曹操。接着,亮又言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凡庸之辈,难以守住基业。他们下边的智能之士,都想另择明君。诸葛亮肯定了刘备具有“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及“思贤如渴”等优点。同时提出了今日之计,应先取荆、益,再图曹氏的战略部署。刘备听了,连声称善。于是二人情好日密。可是关羽、张飞不相信这个初出茅庐的年青人会有多么大的本领,刘备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毕竟对刘备是极信服的,见刘备说出这种话,自然也就不再提出异议了。

  以上“三顾草庐”的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一提到这事,人们就极推崇诸葛亮的才智和预见;对于刘备的屈身下士虽然也普加赞扬,但认识程度尚嫌不足。实际上,像刘备这样虚怀求贤、屈身访贤、慧眼识贤、诚心用贤、临终托贤的一系列行为见识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中是极其难得的,古代的人也已经认识到:才智之士几乎到处都有,可是能够识贤用贤的君主却累世难见,像刘备这样对待诸葛亮的事,确实应当给以高度的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7251/501790261931.html

更多阅读

刘备摔孩子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作者:吴晨来源:时间:话说赵子龙当年单枪匹马,从乱军之中救得尚在襁褓之中的后主刘禅,刘备却作势要把儿子抡在地上,因为"差点折杀我一员虎将",后人调侃刘备,说他原本臂长过膝,以如此的上肢长度,即使做出摔的动作,也能稳稳把刘禅放在地上,可见早有

窦漪房为何要立梁王刘武为储君 汉朝梁王刘武

窦漪房和文帝刘恒育有二子,长子刘启,是为汉景帝。次子刘武,受封梁王,又称梁孝王。在两个儿子之中,窦太后似乎更喜欢刘武,不仅喜欢,而且,窦太后力促汉景帝册封刘武为储君。就是说,如果刘武被立为储君,一旦景帝驾崩,接替君位的,将是刘武而不是景

关羽腹背受敌时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刘备为何不救关羽

  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据说全球只有1%的人能够答对,你看出为什么了吗?

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刘炟为何在帝业巅峰时期溘然离世

汉明帝刘庄一生中有九个儿子,最后他选择立第五子刘炟为太子,一则因为刘炟虽非马皇后亲生,但从小养在马皇后身边,视同亲生,刘庄信任和宠爱皇后,为了皇后以后老有所依;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汉明帝刘庄觉得众儿子中只有第五子刘炟最像自己

声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为网友我不是郭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