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薛宝钗是一位冷美人。她有病时服的是一种配方极为特殊的“冷香丸”。其实还有一位真正的冷美人就是惜春,下面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人物介绍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贾珍的妹妹。惜春生得面如皎月,身量娇小玲珑。她自小喜爱画画,虽不工诗词歌咏,但画艺方面具有特殊天赋。因父亲贾敬好道炼丹,概事不管,母亲又早逝,一直在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心冷嘴冷的性格。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时,接触的多为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在感受四大家族的命运没落中,有眼观三个本家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后入栊翠庵为尼。判词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二、性格分析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长于诗礼簪缨之族的惜春,虽然作为一位幼年丧aIhUaU.com母的女儿之家,但有贵族小姐应有的文化教养。而在生活中,由于贾母的怜惜,也被抱在‘这边’随同迎春、探春和宝玉在贾母老人家膝下承欢,这不能不说是命运对她的眷顾。然而这种眷顾只是暂时性的,随着林黛玉丧母投奔京师贾家,惜春的这种幸福命运也就结束了。所以在书中便有了对她生活的交待‘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屋后三边抱厦居住’。贾母态度的改变,自然会招致惜春命运的变化。难怪薛姨妈就这样论贾府的人情世故:“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就凫水巴结……”从这个侧面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贾母的喜好在府内上下有如风向标,直接决定了人物自身的直接命运。
小说一直到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以前,还没有看到有关惜春的“加力”的描写。
我们只注意到,惜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过,以后要剃了头和智能一块儿当姑子去。另外,惜春会画画。巧姐以外,惜春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小的一“钗”,她在警幻仙子的册子上也是挂了号的。我们从册子上知道,惜春最后的结局是“缁衣顿改昔年妆”,“独卧青灯古佛旁”。作者对于惜春的悲惨结局怀有深刻的同情,可是,这种同情并不影响作者同时又写出这位四姑娘的冰雪一般的绝情。
惜春的“冷”在抄检大观园的突发事件中暴露无遗。风姐、王善保家的一行人到了蓼风轩惜春那儿,在她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其实不过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一些东西,包括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一包男人的靴袜而已。惜春开始是“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放手让来人搜查。接着,在她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惜春见此,更加害怕,便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我竟不知道”,是先将自己洗刷干净。“这还了得”是肯定入画问题十分严重。“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这是把入画交出去,听凭处理。总而言之,我和入画毫不相干,只要你们不来找我的麻烦,怎么处理人画都可以。多么怯懦,又多么自私的灵魂啊!多么狠心,又多么无情无义的四姑娘啊!读到这儿,惜春已经不但使我们感到可笑,而且进一步地让人感到了她的可憎。惜春急于把入画交出去的心情甚至使来抄检的凤姐都觉得有点儿可笑,如果真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东西,虽然也犯了贾府的规矩,又有什么大了不起的呢。凤姐说:“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按照贾府的规矩,奴仆的私情就是犯罪,奴仆私自收藏、传递东西也是犯罪。至于主子像贾琏那样和鲍二家的通奸,那倒是没有什么关系。

当时的情景是够入画心寒的:一边是入画在苦苦地哀求,保证东西确是贾珍所赐,一边是惜春在要求凤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好像入画是她惜春的仇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凤姐问传递的是谁,惜春便主动举报:“必是后门上的张妈。”惜春甚至要风姐当场把入画带走,凤姐当然不肯。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惜春是因为胆小,因为事情突如其来,没有思想准备,所以才有这种失常的表现。作者好像惟恐读者产生这样的误解,紧接着就续上一段余波,把惜春的“冷”写得足足的。这便是尤氏和惜春的一番争执。因为入画本是宁国府那边来的,惜春先责怪尤氏“管教不严”;接着是要尤氏把人带走。最后表示,“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入画跪着哭着,苦苦哀求,尤氏和奶娘也在一边为人画说情,可惜春小小年纪,竟生就一副铁石心肠,难怪她后来能出家。她不管人画从小伏侍她一场的辛劳,也不顾嫂子尤氏的情面,竟是执意要将入画扫地出门。
尽管《红楼梦》后四十回遗失了,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和感受作者为惜春设计和安排的结局,然而却能从虚花悟中感受到惜春倔强执拗的脾性。通观这首判词,始终充斥着一种对繁华绚丽的表象背后一种孤冷凄凉本质的解读。为什么用在惜春的身上,大概不仅仅由于很多人推测的那样,惜春见证了贾府和身边姐妹的荣枯盛衰并最终选择了出家。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在贾府轰轰烈烈的荣辱沉浮和繁华似锦的舞台中,惜春由于过早地就进入了旁观者和被忽视的行列,所以这种孤冷凄凉的内心感受始终伴随着她一生,并随着作者的阐释为金陵十二钗的群芳谱中又增添了鲜活而又独具特色的一笔。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