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ARINC818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

摘要:为了满足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大容量数字视频信息传输和共享的目标,提高航空电子系统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采用ARINC818标准,对视频传输系统进行的详细研究,并详细阐述了ADVB接收器、ADVB发送器以及显示终端的设计方法和原理。根据实验室情况,搭建了测试环境和平台,最终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正确性,达到了预期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ARINC818 航空数字视频总线 航空电子系统 拓扑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P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54-01
  在现代航空电子技术领域,电子系统迅速升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整个系统内部交互的数字化信息量与日俱增,作为航空电子系统“神经”的总线技术成为制约其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传统的MIL-STD-1553B、ARINC429等总线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综合化极高的航空电子系统,1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实时性、大容量数字视频信息传输的需求[2]。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航空电子系统模块化、集成化程度,必须开发新一代的航空数据总线技术。而ARINC818标准规定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接口和协议标准,势必成为今后航空电子系统总线的发展趋势。
  1 ARINC818拓扑结构及特点
  ARINC 818 被称为航空数字视频总线(ADVB, Avionics Digital Video Bus),是针对航空电子系统中非压缩数字视频传输制定的接口标准。ARINC 818基于光纤通道协议(FC),对FC-AV协议内容进行简化而生成的。因此,FC协议和FC-AV协议是ARINC 818总线协议的基础。光纤通道具有高可靠性、高带宽、高实时性的特点,在数据延迟、带宽、错误检测、远距离传输等方面均适合作为航空电子系统的数据总线。
  ARINC818是点对点拓扑结构、采用8B/10B编码的串行音视频传输协议。该协议架构和FC基本相同,由五个标准层构成:FC-0Physical (物理链路层)、FC-1Code(编解码层)、FC-2 Protocol (协议控制层)、FC-3 Management (通用服务层)和FC-4 Mapping (高层协议映射层)。
  ARINC818总线在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在航空电子视频传输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在空客A400M和波音787等重大商业项目中得到验证。ARINC818与其它视频总线比较如表1所示。
  ARINC 818总线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必将成为新型航空电子视频系统的主流技术。深入研究和开发ARINC818总线技术,对我国军事和商业航空电子视频领域的技术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在航空电子视频传输系统中,要求能够把视频传感器(包括红外线传感器、飞行录像机、光感照相机、摄像机等)取得的视频信息在光纤网络中准确高速地传输,并能够在接收端实时恢复显示。根据这一要求,提出了基于ARINC818总线协议的视频传输系统设计方案。
  本方案设计的视频传输系统主要包括ADVB发送器、ADVB接收器和ADVB显示终端三个功能模块,而底层FC物理层、光电转换等功能是用Xilinx公司的IP核实现。
  2.1 ADVB发送器设计
  ARINC 818发送器的主要功能是将写入该模块的视频数据封装为ADVB帧并提供给底层链路发送。本模块的工作方式有行同步(Line Synchronous)和非行同步(No-line Synchronous)两种类型。
  2.2 ADVB接收器设计
  ARINC 818接收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光纤网络的ADVB帧,进行帧解析后,对帧的传送状态进行判断。解析后得到视频的辅助信息数据和像素数据,辅助信息数据能够正确地标识出接收到视频的格式,为视频的恢复显示提供依据。像素数据的去向有两种,一是被存储以便管理;另一种是由显示终端恢复视频显示,查看接收到的视频数据质量。
  2.3 ADVB显示终端设计
  显示终端是整个视频传输系统的终端,它的作用主要是根据ADVB顿的传送状态、帧与帧之间的Idle数量恢复出视频显示的行场同步信号,依据视频编码芯片Sil164对RGB视频数据的要求进行重组,最终在显示器上正确地恢复视频显示,与发送器的视频源比较,则可得知视频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3 实验及测试数据
  在实验系统中,数据源选择一组自定义的RGB数据,描述了分辨率为1024×768@60Hz格式的图像,其中,白、蓝、绿、红四种颜色等间距的竖条纹排列。RGB数据经过电路板上的PCIe接口进入FPGA,在片内按ARINC818协议完成ADVB帧封装及帧发送控制,最后发送到光发送模块;光纤网络采用环回模式,光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流通过驱动芯片后,最终在显示器上恢复显示图像。
  4 结语
  本文针对ARINC818总线协议、拓扑结构以及协议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ARINC818与其它总线进行了比较说明。另外,从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出发,详细阐述了发送器、接收器和显示终端的设计框架和流程。最后,依据实验室情况搭建了测试环境,最终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正确性,达到了预期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红春.基于FC的航电数字视频传输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5):250-253.
  [2]马贵斌,周国奇,田珂.军用数据总线技术发展综述[J].电光与控制,2010(6):48-53.
数字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ARINC818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151/24434377452.html

更多阅读

数字广播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校园数字广播系统方案

数字广播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一、概述根据某某学校九年制学校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我们按照“统一规划、讲究实效、安全可靠”的原则,确立该系统的解决方案。校区内设有教室和办公室。根据需要分别在这设置了壁挂式扬声器,而户外部分包括:操

基于 ARM 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乐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这些天参考网上的代码,完成了这个嵌入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组成:USB 视频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视频播放模块。其中 USB 视频采集模块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摄像头驱动问题,另一个就是怎么样用 v4l 采集数据的问题。数据处理模块

酒店宾馆数字电视改造系统设计方案 宾馆监控系统方案

根据国家政策《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对于拥有上百台电视机的企业将面临一个难题:一台电视机必须配一个机顶盒才能正常收看,这样将要支付昂贵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有线电视系统安装

7.3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7.3.1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可以分为前端系统、干线系统和分配系统三部分。前端系统负责对电视信号接受处理。来自卫星的节目大多为数字压缩电视信号,通过前端系统将数字电视信号变为PAL--D制

迅投pb系统 基于PB9.0的旱情资料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干旱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各级领导非常关注防旱、抗旱工作。目前,全国各省份陆续开展了旱情监测工作,设立了旱情监测站网,获取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与作物生长状况以

声明:《数字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ARINC818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为网友简单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