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歌言: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玩赏他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这就是艺术境界。……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中国音乐艺术精神,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既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心灵体验——在音乐中感悟人生。“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推崇的最高审美境界,“物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中李云迪 沙溢 李倩 张傲月合奏的一曲“彩云追月”让人心中如有喝了一杯红酒那样甘畅淋漓!
当我们静下心来,静静的感悟“彩云追月”这诗意一般的乐曲的时候,音乐的空灵意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安静,变得安详!
《彩云追月》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彩云追月的意境
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 2012 《彩云追月》李云迪 沙溢 李倩 张傲月
历史传奇:
彩云追月早就见于清代广东粤音曲谱,其轻快独特的风格,对小生活写景抒情的诗情画意的描写,就是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民志称,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1935年上海百代灌制的只是后来的收录的改编曲意境。
歌词:
彩云追月
作曲:任光 聂耳
作词:爱戴
弯弯月儿夜渐浓
月光伴清风
月色更朦胧
倒映湖中她面容
柔柔身影中
点点相思愁
月色似是旧人梦
遥问故人可知否
心中望相逢 hey
唯有请明月
带走我问候
彩云追着月儿走ah
任光简介:
(1900~1941)中国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1900年11月9日生于浙江嵊县。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任光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去法国勤工位学,一面作杂工,一面坚持学习音乐和钢琴校音技术。后去越南一琴行任技师,约于1928年回国,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并开始与“南国社”接融。此后,在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先后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和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他曾将许多革命歌曲制成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去巴黎和新加坡等地,在华侨中推动、组织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40年春到重庆,在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同年7月,随叶挺将军赴皖南,在新四军军部从事音乐工作。 任光以写作电影歌曲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30年代初,他受到田汉、阳翰笙、安娥等人的影响,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究。现见他的创作歌曲有40多首。其中,《渔光曲》、《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笔融,反映了30年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愿望,《打回老家去》、《抗敌歌》《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即《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则以刚毅、雄健的曲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此外,还有一类直接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如电影歌曲《新莲花落》、《新凤阳歌》、《王老五》以及抗战歌曲《高粱红了》等,都富有生活气自和乡土风味。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任光还作有歌剧《洪波曲》(安娥编剧)和《彩云追月》等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其歌曲作品已辑成《任光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