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2013年6月,新疆天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天山申遗,选择了4个区域作为提名地:博格达(在乌鲁木齐市和阜康市)、巴音布鲁克(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喀拉峻—库尔德宁(分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和巩留县)、托木尔(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0月刊的《新疆专辑》,主编单之蔷亲自撰文,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我整理了一下:
天山是长达2500公里、平均宽度300多公里的庞大山系,横跨4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在中国的部分全在新疆,长达1700多公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它由3条支脉(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组成。以天山为界,新疆分南、北两部分,但这道界线并不真正是一道“线”,而是千峰万壑、重峦叠嶂,山南和山北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并在从山顶至山麓的巨大落差中,展现了丰富的景观组合。我们看天山,只见其像地平线一样在天边展现出一道白色的冰雪带、一道绿色的草原带、一道墨绿的雪岭云杉带、又一道绿色草原带,接着是一道黄褐色的荒漠带……这里不仅有和谐与完美,更具有矛盾和冲突: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平坦与陡峻,高大与深邃,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对立面并置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这就是天山的独特之处。当然,在其他山脉,你可能看到小范围的这种自然带景观,但不会看到天山这样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的绵延几千公里,由垂直自然带展示的大风景——天山之美不仅在于它最好地展示了垂直自然带的规律,更在于它展示这种规律时规模宏大,动人心魄。
他没有讲的是走独库公路,是欣赏天山美景的最佳方式。独库公路,从新疆北部独山子市到南疆库车县,横贯天山,562公里,一路蜿蜒,一路险峻,一路惊艳,有“公路病害博物馆”之称。据说,独库公路上仅独山子段养护的公路就有3000多个转弯。而超载车的碾压,雪水的连年冲淘,雪崩、崩塌、碎落、翻浆、泥石流、冻土等等病害多年来一直侵蚀着这条公路。再加上一些惟利是图的的雪莲盗挖者破坏公路两侧植被,使这条中国最为险竣的公路塌陷、泥石流频发。十年前我曾两次半途而返,只成功一次,当时是由北向南走的,从伊犁巩留县、新源县经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到库车。
此次十一长假我们从巴音布鲁克出发,由南向北走独库公路,经乔尔玛、独山子到克拉玛依。
一大早,天还是阴的。浓云覆盖在暖黄色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开都河及其河汊在其间迂回前行。这里是天山为牧民筑造的家园,草原上的车辙显示了牧民的活动路径:从近处夏天居住的蒙古包和冬天居住的土墙房,引向远处牛羊活动之地,接着前行,至更远处深山里的夏牧场。远处的雪山、山腰的森林、山麓的草原,秩序井然地逐级演替。秋天的草原更接近游牧的精神特质:近于永恒的宁静。
车进入山中,一座座山峰,数不清的沟壑。可以看到峡谷对面天山起伏的雪岭冰峰和一道道冰川。绵延的冰雪带之下,还看到了那墨绿色的雪岭云杉自然带,当地人把这种景观称为“花斑森林”。沿着山坡还有很多灌木林,姹紫嫣红,与墨绿色的雪岭云杉交织着,真是好看.
路况比以往好很多,心放下一些。但山路崎岖,公路在峭壁上蜿蜒蛇行。巨大的拐弯,路边的峭壁中很大一部分都和地面形成不小于90度的倒坡,如刀劈一般,相对高度差在百米以上。有些地段,路基被洪水削去,只留下窄窄的一线路面,车轮碾过,轮子几乎是贴着路基下的峭壁的,让人不由地担心车轮会轧破路基跌落下去,一次次屏住呼吸......
开始下起雨加雪来,在哈希勒根达坂,外面已是白茫茫一片,外甥站在雪山前久久不肯调离去.

一路走走停停,晚上赶到克拉玛依住宿.我家李三说:车开得过瘾,只是屁股疼 ......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