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文化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有着无数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根据自己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成了诸多的流派。而在诸多贤人之中,公孙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公孙龙他是什么学派的呢?
名家学者公孙龙
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学者,同时他和道家的关系也比较微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公孙龙一生的著作《公孙龙子》并没有收录在名家的著作之中,反而是收藏在道家的典籍里面,不得不说这是比较令人玩味的。当然公孙龙在名家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名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倡的坚白论、白马非马等观点可以说是中国逻辑哲学的开端,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了公孙龙,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名家,名家,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名和实的关系,并且以此为核心展开探讨的学派,这个学派有一个非常知名的点就是其中的成员都非常善于辩论。说到动嘴皮子的功夫还真没有多少人是他们的对手,因此在当时其实很多名家的人都混得不错。名家最先讨论的主要点是“刑名”之间的关系,用来研究刑法概念,后来逐渐脱离出去,开始研究“名和实”的关系,并且通过激烈的辩论来说服别人,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比较奇特,不够科学,而且在辩论的时候又经常流于诡辩,所以名家的名声在后来其实一直都不好。
公孙龙与孔穿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辩论家,他的辩论能力非常出众,一生有过不少的辩论战,其中他和孔穿的那次辩论就非常经典。说到这就要先说一下孔穿,孔穿他是孔子的六世孙,可以说是儒家嫡传了,结果这次孔穿找上门去,却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
公孙龙古画像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说法让公孙龙名扬天下,这样的论调也招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认为他言辞过于才能,所以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孙,孔穿就找上门去了。孔穿说:“我一直很佩服先生的学问,早就想做先生的弟子了,但是对于先生白马非马的观点不能认同,希望您能放弃您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您的弟子。”这话一说公孙龙就知道来者不善了,白马非马就是让他名扬天下的论调,要是自己给推翻了还不笑掉人大牙。
于是公孙龙就说了:“我出名的就是白马非马的观点,现在你要我放弃这种说法,那我拿什么来教你呢?而且现在是你要拜我为师,但是却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先来教我,再来拜我为师,这是不可取的。”之后公孙龙又提到了当年孔子的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孔子有一次楚王把弓给弄丢了,手下人要去找他就说:“楚国人丢了东西,楚人捡到了,没必要去找了。”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就说:“楚王应该说是人丢了东西,人捡到了,不必提及楚国。”所以公孙龙认为孔子也是把人和楚人给分开来了,而自己的说法只是按照孔子的说法来的,应该是正确的。
之后公孙龙总结说:“你学儒家,但是却反对孔子的观点,你要拜我为师,却要反对的我的观点,这样就算有千百个大贤者也教不了你啊。”孔穿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
公孙龙与魏牟
在战国时代,公孙龙的一生也算是活得比较久的了,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流传下来,其中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他和魏牟的故事,说到这个故事,小编就先来介绍一下两人,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大师,而魏牟则是当时魏国附属中山国的王子。
名家大师公孙龙
据说两人有过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这段对话还牵扯到了庄子,事实上也是庄子引发了这段对话,据说早年的时候魏牟和公孙龙非常交好,后来就成为了庄子的粉丝,估计公孙龙因此不满,就去研究庄子的学说,结果怎么都看不懂,他就问魏牟说:“我这个人也算是很有文化了,少年的时候就学习了古代的圣贤,懂得了如何判断事物的不同和相同点,并且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我听了庄子的话,却觉得非常迷惘,开不了口了呢?”
魏牟笑着说:“你大概听说过坐井观天的故事吧。”然后说了一个青蛙傻乎乎坐井观天的故事,接着说道:“你公孙龙虽然已经不错了,但是你的能力还没有到那种可以分辨世界上的是非的程度,这样的能力要想去了解庄子的言论就跟让一只蚊子去背一座大山是一样的。庄子的思想就像是这玄奥的天地一样,散布于诸天之中,深沉不可揣测,你居然想要用简单的观察方法去得知它的奥秘,用自己的诡辩的方式去表达它。这不是以管窥天吗。现在的你是学不会的,还不如走吧,以免出现邯郸学步的惨剧。”公孙龙就逃跑了。
公孙龙名言
公孙龙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后来人研究逻辑学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因为历史的缘故,公孙龙的不少著作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之中,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也有不少的经典名言,通过这些名言也可以研究一下公孙龙的逻辑正名思想。
公孙龙的名言著作集合
公孙龙一生留下的名言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这就是历史上知名的白马非马的来历。除此之外还有“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这句话也是公孙龙思想的一个核心关键,公孙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逻辑正名的人,而这句话就是从这方面着手,公孙龙认为必须要详细的考察物体的名实关系,并且非常慎重的来给物体命名下定义,也就是说必须“名副其实”才行。
还有一句著名的“见侮而不斗,辱也。”就是说看到有人受到侮辱欺凌,看到了这样不正义的举动,但是却不挺身而出与之斗争,这样的行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可见公孙龙也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颇有一种绿林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气魄。而且纵观公孙龙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也曾多次劝阻战争的发生,也算是一个比较爱好和平的人。
公孙龙还有一句关于如何论证名实关系的一段话“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就是说要用已知的正确的名实关系去检查去验证那些不正的关系,而且要用一直不正确的名实关系去怀疑那些正确的,这样论证的方法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了,有着一定的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