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 笔阵图 卫夫人笔阵图介绍

卫夫人笔阵图介绍

卫夫人,出生在书法世家,擅长书法之道。幼年师从钟繇学习书法技巧,楷书尤其擅长。她是古代文学书法的历史上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人物,虽为女子却有着不凡的书法笔触。

卫夫人《笔阵图》局部图

卫夫人的恩师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钟繇,他不仅是楷书的创始人,更因其巨大的书法成就而闻名后世,书法被称为“上品之上”。卫夫人在其恩师钟繇的精心教导下渐成大器,加上她自己对书法深感兴趣,常不知休息的专心研习,遂成就很快。

后其受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慕名求学,成为其启蒙导师。据传卫夫人用门前的池塘洗笔砚,久而久之竟把塘水染黑,至今苏庄村畔的一个小池塘的名字还叫做卫夫人洗墨池,可见其刻苦、好学。

卫夫人的卓越贡献有流传于世的佳作《笔阵图》。这《笔阵图》以简洁明了的叙述形式讲述研习书法的技巧与诀窍,通俗易懂可以让初学者得到极大的启发。这对后世人研习其中书法甚有帮助,且也可以从中看出卫夫人在书法方面的造诣颇深。

卫夫人以自身的学习、授业经验加之前人的智慧结晶总结出宝贵的书法理论经验,是初学书法者不可多得入门指导佳作,拥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的书法家们称道。

卫夫人的书法成就高吗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幼年师从钟繇学习书法技巧,擅长楷书。恩师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人与王羲之一起并称为钟王,书法被称为“上品之上”。

卫夫人画像

受到名师教导的卫夫人加上本身的勤奋好学,自成一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女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授业恩师。

从小勤奋习字的卫夫人用门前的池塘洗笔砚,久而久之竟把塘水染黑,至今苏庄村胖的一个小池塘的名字还叫做卫夫人洗墨池。嫁与汝阴太守李矩后,担任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可以说是他的启蒙老师。在王羲之早年的时候,卫夫人言传身教,并以自己早年的“洗墨池”经历加以引导、鼓励王羲之刻苦专研书法。又一次在市集扮作观音老母一特殊方式烙饼,并夸赞王羲之的书法精妙,激励王羲之更加上进,最终成为一代书圣,流芳百世。

此外,卫夫人的卓越贡献还有流传于世的佳作《笔阵图》,在《笔阵图》中,卫夫人以自身的学习、授业经验加之前人的智慧结晶总结出宝贵的书法理论经验,是初学书法者不可多得入门指导佳作,拥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的书法家们称道。

书法家卫夫人的故事

卫夫人 笔阵图 卫夫人笔阵图介绍

卫夫人从小便开始研习书法,酷爱书法的她在书法上也深有造诣,可见她在书法方面下的功夫极深,自幼便将所有精力集中于专研书法上,后来才能成为书圣王羲之的导师,才能够变成书法大家。

卫夫人画像

现如今的山西省高平市有一个河西镇,其中有一个苏庄村是为晋东南的古村落,当地还留存这一个十多亩的泊池,传说卫夫人幼时不断的练习书法十分认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遂常话费数个小时只为了多专研书法结构和笔锋等,于是此地的泊池便是卫夫人常洗笔砚的地方。有一次她练字累了,便直接将笔砚放在桶中置于泊池内,遂此泊池内的水便被染成了黑色,后人为了纪念卫夫人便将此池称之为“卫夫人洗墨池”。

关羽卫夫人苦练书法的故事,其中以吃墨最为经典,从中可知卫夫人对书法的专研精神十分谨慎和专一。卫子夫常为了能够多读写书,多练写字,为提高效率便会边学习边吃饭,遂在一次吃饭的时候,由于过于专心将馍馍沾着墨汁便吃掉了。

后来卫夫人学生王羲之进来时,发掘卫夫人的桌子上菜没动过,砚台中的墨水却没了,经其提醒,卫夫人才反应过来自己将馍沾着墨汁当饭吃了。

卫夫人人物简介

卫夫人,本名为卫铄,是为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上颇有天赋,且书法成就不让须眉,深得赞叹。

卫夫人画像

卫夫人出生在书法世家,其祖籍为河东安邑,卫夫人的祖父、叔伯、兄长均为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在书法理论上均有见解,遂卫夫人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成长为一个爱好书法的高手。

卫夫人于18岁的时候下嫁江夏李家的李矩,据记载李矩年轻时深有抱负,因捍卫家乡有功而被提拔为汝阴太守,后官至安西将军等职务。卫夫人的夫家李氏家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甚有名望,而后卫夫人儿子的堂兄李式名气更甚,其书法成就极高与当时的书法权威王廙可相媲美。

江夏李氏的书法名气得以有很大的提升其中和卫夫人下嫁李家脱离不了关系,卫夫人将书法诀窍和技巧传授于李家,方使他们达到更高的书法造诣。

卫夫人为李矩生有一子为李充,是为东晋著名的文学大家,早文学方面的成就颇高,留有不少的文学作品如《翰林论》,而李充甚是擅长楷书书法,也是受其母卫夫人的影响。

后李充至剡县为官,卫夫人随儿子前往,后于公元349年病逝,享年77岁。卫夫人还曾是一代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多亏卫夫人的书法启蒙,使得王羲之在书法学习方面颇有造诣。

卫夫人和书圣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卫夫人是为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家,书法风格独具一派甚有风格,传说卫夫人的师父为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且钟繇书法作品被称为是“上品之上”。师承钟繇的卫夫人极其好学,其书法作品被钟繇认为具有高逸清婉的特点,受到肯定。

王羲之画像

有名师指导加上卫夫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最终其作品被称为“妙品”得到众大家的赏识和推崇,而年少的书圣王羲之便因卫夫人的威名而拜其门下,学习书法精髓之道。

作为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的卫夫人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教授给王羲之,王羲之也因受卫夫人的学习精神所影响,不仅在书法成就上青出于蓝,还广泛学习,集合多家书法派别精髓,成为首屈一指的书法家。

卫夫人教导王羲之的方法很独特,不是局限在书堂,而是在户外进行教学,给王羲之打下书法的扎实基础,教导如何书写文字“点”、“一”、“竖”时,利用高山坠石、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等实物对王羲之描绘出书写这三个基本笔画的重点和感悟,不仅使王羲之更好的掌握其中领悟,也让王羲之体会了漫长生涯中强韧力量的重要性,因此才能使他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境界。

卫夫人不仅使王羲之书法上的老师,也是他人生上的导师,卫夫人将书法的生命和热情融于自然,给予了王羲之很大的感悟和力量。

卫夫人书法欣赏

卫夫人作为东晋时名噪一时的女书法家,一出生就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曾祖父为卫觊之曾孙女、祖父为卫瓘、叔父则是卫恒,都是书法名家。

卫夫人书法图

由于家学渊源的关系,少时的卫烁就酷爱书法,也得到了其祖父卫瓘的悉心指导,从指法、运笔、行展间皆得真传。祖父对她严格要求,若有瑕疵必定亲自示范,指导开点卫烁,直到满意为止;不仅如此,卫铄自己也对自己严格要求。因为买不到纸张,就以砖代纸,挥毫泼墨,晨昏定晓,废寝忘食直至手臂酸痛仍不停歇。除了家学,她也师承钟繇。设法拓得钟繇的碑帖后,不断地读、临、背碑帖,加之以自己的思考领会后再反复练习,苦心揣摩,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磨练出自己书法的风骨,其中尤善隶书和楷书。她的名帖《笔阵图》为唐人则形容为“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卫夫人在品味书法上也为后人开辟了新的欣赏思路。她首先提出“筋骨”之说,认为书法要有筋劲,讲究“多力丰筋”,求的是风骨,是骨骼清奇以硬瘦为美,“肉”多者,则为“墨猪”。不能称其为好的书法作品。

如果说卫夫人的书法作品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那卫烁本人则当得起李商隐的那句“她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351/1030916656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 戚夫人怎么死的

2012-12-11 12:32:16|分类: 【历史人物】 |举报 |字号订阅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戚夫人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一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曾随刘邦征战四年,她也是西汉初

卫夫人的簮花小楷:与师函、名姬帖

卫夫人(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家学三代渊深,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更师承锺繇,熔锺、卫之法于一炉,变锺体的扁方为长方,娴雅婉丽,清婉灵动。后人称为簮花小楷。卫夫人撰有《笔阵图》一卷

中华女子书法第一家,卫夫人簪花写韵 卫夫人簪花格

( 卫夫人图)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原文中,张翠山与殷素素能够相知,很奇妙的缘起于对书法的交流,在书法上共同的认知话题,让二人大感投缘,互起倾慕之心,原文是这么描述的:殷素素乘船在江中缓缓而下,张翠山在岸上行走,一人一舟,并肩而行,互有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 笔阵图 阅读及答案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笔阵图》就是由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所作。主要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卫夫人认为书法之精妙,是难以用语言说清的。所以文章开头便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声明:《卫夫人 笔阵图 卫夫人笔阵图介绍》为网友風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