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很无奈 面对癌症,医生也是无奈(及老曹的按语)

作者:医生哥波子

 

老曹按语:我非常喜欢此文,因为作者阐述的观点与我的生命理念完全一致。

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篇如何面对癌症的文章,医生哥波子的这篇文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一个多月我回石家庄看我们家族的第三代,我对几个孩子说,倘若我得了癌症不但不治疗,而且一定要在我还没有被病魔摧残时,就用100片安眠药自己把自己干掉,一定要走得体面而尊严。其实有这种想法已经很多年了,是我看到无数被癌症折磨得惨不忍睹的病人后一点一点的形成的,绝不是游戏之言或者一时激动之语。

据说得了癌症,三分之一是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还有三分之一是病死的。

面对癌症,我们心生恐惧非常正常,凡人嘛。但人终有一死,想通了,恐惧也就会慢慢消失。

活得有质量,死得有尊严。

活着的时候,爱自己的亲人、努力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读自己喜欢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充分享受生活。其实享受生活并不需要很多很多钱。精心烹饪几个时令蔬菜和鸡鸭鱼肉,玩得色香味俱全需要很多钱吗?拿本《史记》或者《古文观止》或者李白杜甫什么的要很多钱吗?往碟机里赛张《布达佩斯之恋》或者《燃情岁月》要很多钱吗?听听乔榛刘广宁的电影配音要很多钱吗?闭目欣赏柴可夫斯基或者莎拉·布莱曼要很多钱吗?找几个志同道合水平相当的朋友狂侃半天要很多钱吗?旅游花钱稍微多些,但旅游又被调侃为——从自己住腻歪的地方到别人住腻歪的地方去看看。难道非得到人民大会堂开几次会、被举几回手、拍几分钟的巴掌,才算活得有质量吗?

死的时候,不浪费国家的钱也不浪费自己的钱,不成为任何人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不打乱任何人的生活秩序,多为活着的人着想。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留恋自己的生命,但大多数人都进入了一个治疗癌症的怪圈,或者说是一种从众心理。

我的一位泳友,是一家大医院放射科的主任,我问他,你“放”了这么多年,“放”好一个没有?他认真想了想,说,一个也没有。

我说,那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继续“放”?

他说,原因很多。比如花公款,不花白不花;比如亲情,不忍心,怕他人议论等等。前者是制度问题,后者是文化问题。制度好解决,文化来得慢。我看农村的新闻和小说心情总是十分沉重,何时中国的农民变了,中国才是真正变了。农耕文明里有多少糟粕?一个小小的放鞭炮问题我们都解决不了,还能指望什么呢?许多所谓的城里人,其实骨子里或者说思想深处还是农村人、农民的意识。在郑州群殴那位批评毛主席的老人的“暴徒”不是“农民”吗?凡是心中还有“皇上”的人,都是“农民”。

一个想当“皇上”的终于被我党和人民联手灭了,薄熙来罪有应得,许多“农民”肯定不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没有好下场,袁世凯那么强大不是才80多天就把命玩完了吗?

好了,又快扯远了,看医生哥波子的正文吧。

我也是很无奈 面对癌症,医生也是无奈(及老曹的按语)

 

        面对癌症,大多数患者走着这样一条路:先手术,花掉数万元;然后化疗,花掉数十万元;不行再放疗,再花掉数十万元;接着转战中医治疗,花掉数万元,最终人财两空。 

  亲人离去后,很多人发现,我们对癌症并不了解,对治疗投入了太多情感和期望,反而没来得及让逝者享受最后的亲情。

  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生命临终时,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医师,同时也是我的导师——查理,被发现胃部有个肿块。经手术探查证实是胰腺癌。负责查理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并且他正巧发明了一种针对此类胰腺癌的手术流程,可以将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3倍——从5%提高至15%(尽管生活质量依然比较低下)。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

     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再没迈进医院一步。他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与家人相处,非常快乐。几个月后,他在家中去世。没有接受过化疗、放疗或手术。他的保险商也省了一大笔钱。

  有些医生重病后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甚至还见过有人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人们通常很少会想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医生也是人,也会面临绝症、死亡。但医生的死法似乎和普通人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选择被治疗。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选,尽管他们通常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不”的意思,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也想活着,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职业使然,他们也很明白人们最怕在痛苦和孤独中死去。他们会和家人探讨这个问题,以确定当那一天真正来到时,他们不会被施予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术和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也可能会致肋骨断裂)。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目睹过“无效治疗”。所谓的无效治疗,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病人气管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不停地灌药。这些情景每天都在重症监护病房上演,治疗费可达到1万美元/天。

  这种折磨,是我们连在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答应我,如果有一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甚至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小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甚至还见过有人把这几个字纹在了身上。

  有时家属所谓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但医生们会尽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无论它合理与否

     为什么医生们在病人身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疗,却不愿意将其施予自身?答案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很简单,用三个词足以概括,那就是:病人、医生、体制。

  先来看看病人所扮演的角色。假设甲失去意识后被送进了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在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时,甲的家属们会面对一大堆突如其来的选择,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是否同意采取一切可行的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立马说:“是。”于是噩梦开始了。

  有时家属所谓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但问题在于,他们有时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合理”;因为医生在抢救时,他们会尽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无论它“合理”与否。

     不难看出,知识的不足、错误的期待是导致糟糕决定产生的主要原因。当然病人只是原因之一。

  少数医生用“有治疗,就有进账”的思路去做他们能做的事,更多医生只是单纯出于害怕被诉讼,而不得不进行各项治疗

  医生们也是因素之一。问题在于,即使医生本人并不想进行“无效治疗”,却因为有制度和法律在约束,他也必须得找到一种能无愧于病人和家属的方法。

    假设一下:急诊室里站满了面露悲痛,甚或歇斯底里的家属们——他们并不懂医学。在这种时候,想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微妙且难以把握的。如果医生建议不采取积极的治疗,那家属们很有可能会认为他是出于省事、省时间、省钱等原因才提出的这个建议。

  有些医生能说会道,有些医生坚定不屈,但无论如何,他们面对的压力都一样大。当需要处理涉及“临终治疗选择”一类的事宜时,我会尽早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案一一列出。一旦病人或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该要求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一一解释清楚。

  但在很多时候,医患双方都只不过是这个推广“过度医疗”的庞大系统中的受害者而已。在一些不幸的例子中,少数医生用“有治疗,就有进账”的思路去做他们能做的事,为了钱而不择手段。而在更多的医生们只是单纯出于害怕被诉讼,而不得不进行各项治疗。

     医生们仍旧不对自己过度治疗,研究发现,生活在临终护理所的终末期病人比患有同样疾病但积极寻求治疗的病人活得更久

  不过,医生们仍旧不对自己过度治疗。因为这种治疗的结局他们见得太多,几乎所有人都能待在家里宁静地离去,伴随的疼痛也可以被更好地缓解。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医学的进步,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临终关怀和过度医疗相比,更注重为病人提供舒适和尊严感,让他们能安然度过最后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生活在临终护理所的终末期病人比患有同样疾病但积极寻求治疗的病人活得更久。

     很多年前,我的表哥生了一场病,事后查出是肺癌,并已扩散至脑部。我带着他去了各种专家门诊,最后明白了:像他这种情况,如果采用积极治疗的话,需要每周3~5次去医院化疗,而即使这样他也最多只能活4个月。

  最终,表哥决定拒绝任何治疗,仅仅服用防止脑水肿的药物,回家休养。我们在之后的8个月里共度了一段快乐时光,做了许多小时候爱做的事。最后他昏睡了三天,安静地走了。

  假如死亡也有一种艺术形式,那它应该是:有尊严地死去。

  至于我,已经清楚地向我的医生说明了我的意愿。当死亡最终来临的时候,我可以不被奋力抢救,而是安详地睡去,就像我的导师查理,我的表哥一样。

2012-9-29

 

 

===========

 
写的真好!
 
我以为在每个人的生命期里,癌细胞都会出现6至10次。 当人体免疫系统强时,癌细胞是会被摧灭的,同时免疫系统强是能抑制肿瘤形成及扩增。 当人被发现有癌症时,它意味这个病患是有大量营养缺乏;这可能是由于基因、环境、食物及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的。如何克服营养缺乏,那就是要改变饮食及多进用增强免疫系统之食物。得癌不可怕,怕你没信心,加油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351/679330978815.html

更多阅读

人是一个矛盾体,我也是 人也是停矛盾的

一位网友在拙文《告别革命是个人选择而非社会选择》后面留言:“陈先生曾经感谢这个时代,也多次感谢中国社会造就了一代新人。但是,这一篇却声称都无关紧要,那么紧要的又是什么?请陈先生自我切割一番。”非常感谢这位网友这条很有价值的留

唱响红歌弘扬正气 “印象931•我也是歌手”半决赛完美唱响

     10月27日,由白桦林印象项目详情业主社区相册样板户型地图赞助的“印象931·我也是歌手”半决赛在城北城市运动公园举行,本次大赛共有近百名选手参加,最终10名选手成功晋级  本次晋级赛由参赛选手随机抽号分组,每组选手人数

第28节:即使只有自己,呼唤自己,我也可以很幸福(1)

系列专题:《20几岁女性自励:长得不好看也没关系》  左冲右突  也没关系  即使只有自己  呼唤自己,我也可以很幸福  几年前,在我怀着对恋爱的无限幻想中,和一个暗恋已久的男孩成了男女朋友。这所有的一切,成了我们牵手迎接马上

声明:《我也是很无奈 面对癌症,医生也是无奈(及老曹的按语)》为网友心死也要微笑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