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研究鞋, 才发现选鞋穿鞋也有很多讲究的,挑一双好走路的、舒适的鞋子真是非常重要啊! 整理些资料与大家分享, 希望能帮大家挑到一双适合自己的心水好鞋!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曾指出,人一生约会走40万2千公里,等于绕地球赤道5周,为了走更长远的路,绝对要选双好走路的鞋。
完全平底未必好
(x)完全平底的鞋反而不符合人体工学,脚踝肌腱(阿斯里肌腱)在鞋子完全没有高度的情况下,反而会被拉紧,走久易酸痛。
(o)理想平底鞋跟要有1~2公分的高度,脚踝肌腱才会处于最舒适状态。
内侧最好有支撑
按压鞋子内侧中后方,要加软垫或硬衬支撑,因为人走路时脚掌并非直直踏,而是脚跟先着地后,稍微往内旋再回正,因此脚内侧需要更好的支撑,不然走久小腿肌肉及前面的胫骨会酸痛。
后护跟不要太软
(o)用拇指和食指夹压后护跟,要稍有硬度,才能提供脚跟及脚踝一定支撑。
(x)太软的后护跟支撑度不够,造成脚跟不当施力,容易酸痛和形成萝卜腿。
后跟要有弹性
走路每跨出一步,就有体重的0.7-1.5倍重量落在脚底,反作用回冲到足踝关节、膝关节,甚至会影响颈椎,严重的可能造成膝关节衰退、腰或肩颈酸痛。为减低冲击,鞋底一定要有弹性软底,才能避震。如图用手指按压鞋垫测试软度,要有弹性才行。
鞋底要软对位置
(o)理想走路鞋的鞋底可弯曲,弯曲点在前1/3处,因为脚底后2/3为足底筋膜, 鞋子后2/3如果过软,就无法提供足够支撑。
(x)鞋尖朝下弯压,如果整个鞋底可随意弯曲,就表示过软, 户外走久会使大拇指骨处酸痛。这种鞋只能在室内走动。
脚型自我检测
选鞋可不是看尺寸,挑外型就好,医师指出要按照每个人脚型情况来挑选,才能真正选到适合且无害身体健康的好鞋。一般来说,脚型除了正常型,还有足弓过高的高足弓,以及没有足弓或足弓不明显的扁平足,如何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脚型呢?不妨来自我检测一下吧!
原地踏步数十下后,停下脚步请人帮忙从后方观察。
从后方直视,如看到较多的足部大拇指部分,表示重心靠外,较属于高弓足。

从后方直视,如看到较多的足部小拇指部分,表示重心在内,较属平足。
不同脚型选鞋重点
高弓足的人走路会异常外旋,因为没有内旋来减缓冲击力,造成膝关节较硬,压力较大,选鞋应以软垫、弹性厚底为主,才能减缓冲击力量。
无论是完全没有足弓的【结构性】扁平足,或是只有微足弓的【功能性】扁平足,这类人走路时内旋角度过大,造成膝关节较松,腿部肌肉韧带相对要承受较大负荷,因此要选择鞋垫较硬,底较薄的款式,才能提供足部较多稳定性,医师也不建议挑选较软的气垫鞋,乍穿可能很舒服,但走不久,且脚会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