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通外外界的第一站,我们除了为孩子选择硬件条件好设施齐备的幼儿园外,更应该做的,是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怎么调节孩子的情绪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为孩子设规范,慢慢调节
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客观分析,满足其合理要求,拒绝不合理要求。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获得消极的情绪体验,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逐步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做出价值评判。
只有当幼儿能够对自己的情绪作价值评判时,才具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当然生活中也应教育孩子适度节制各种欲望,抵制各种诱惑,让孩子时常既有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又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体验,这样慢慢就能正确对待需要和满足的关系,慢慢就能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的调节。
多让孩子与同伴交流
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同伴交往,幼儿如果长时间独处,会产生莫可名状的孤独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状况可能导致慢性的情绪压抑。积极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孩子的身心,也为孩子提供了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
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的榜样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孩子接受和模仿。幼儿可能从同伴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松弛紧张情绪,渲泻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借助于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学会给孩子进行情绪转移
由于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这也表现出一种对情绪的无意识调节。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幼儿注意力等等。但同时家长又应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其情绪。如教给幼儿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譬如告诉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者在不愉快时想想其他愉快的事情。

小编寄语:孩子因为对外界世界接触得不多,掌握的语言知识有限,难以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情绪,作为家长,必须通过表面现象的细微,深入观察,一定要找到孩子内心世界潜藏的东西。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