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临床发挥 从血府逐瘀汤谈起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临床发挥 从血府逐瘀汤谈起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这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很重要的一方子,我在临床上使用的得心应手,效果显著。但是我看到运用该方的经验文章和论文却不多,不知为什么?抑或是方中的麝香难得太贵,反而是应用血府逐瘀汤的人很多。故而,为了不埋没《医林改错》中这颗明珠,特此首先谈一谈运用此方的体会。通窍活血汤顾名思义是以通窍,主要是以头面七窍为主的活血散结方,王清任在书中也是这样列举治疗主症的,我临床上凡是头部面上的病疾大部分也是以此方为主进行治疗。
方中桃仁、红花能活血通经,祛除瘀滞,是一切血瘀症通用的基本药物,也是王清任在各活血化瘀方中的必用药。赤芍能通顺血脉,行血中之瘀滞,与桃仁、红花配合用于瘀滞重者最为相宜,但方中用量仅只一钱,说明王清任用它重在辅佐活血,使血活而瘀自破除。另外赤芍味苦微寒,借以缓和方中其他药物的辛温之性。川芎辛温香窜,功能行气活血,仍血中之气药,与桃仁、红花、赤芍配伍使用,加强行血散瘀的作用,与麝香合用,可以增强通窍之力,所以朱丹溪认为它有“通阴阳气血”之功。方中麝香也是重要药物(我一般用九香虫代替,此乃湘中名医彭坚教授之经验,以前我曾用白芷替代,效果似赶不上九香虫),性味辛温馨香,能开诸窍,通经络,兼以活血散瘀,尤其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相配,更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所以王清任特别强调指出,方中麝香最为要紧。葱姜辛散,能通达上下表里之血脉,为通阳活血之品。对于这一点千万不要忽视,可有可无,或嫌其麻烦不用,我在临床上对此有深切体会,用不用疗效大不一样。方中姜枣配合,可以补脾益胃,缓和方中其他辛香过烈之性,保护脾胃不受刺激,并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有利于整个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应有的药效。大枣甘缓,能益血止血,对一些血液疾患常被列为有效药品之一。酒是辛散之品,善通血脉。汪昂说:“用为响导,可通行一身之表,行药至极高之分。”所以王清任于每一剂药中至少用黄酒半斤煎煮,并强调宁多勿少,其目的就在于用它的行散作用,以充分发挥通窍活血药物的功效。总之,本方是上达天顶,活血通窍的佳方,用好用活能解决不少疑难杂症。现举几个病例予以说明:
2005年10月,我开始在吉祥村康正中医诊所坐诊,很快就赢得了名声,附近厂矿商业单位的不少疑难杂证患者都找上了门。一日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子找到我,系浙江瑞安人,面白晰,中等个,说慕名而来,专治头痛。这个病已折腾了我好几年了,从浙江到西安找了好多医生,吃了一大萝筐药也没治好。再来碰碰运气吧!我说那么多大夫都看不好,我那有那本事。说归说,上了门还得给看。
刻诊:头顶微谢,印堂掐有红印,两目有神,眼睑微肿,舌略红,苔薄白,脉滑微数,说话快脾气急,饮食二便基本正常。主证,前额头痛如撕,时发时好。我思之一会,认为是瘀久化热,肝阳上亢。出方:
九香虫15g  桃仁10g  红花10g  赤芍15g  川芎30g  地龙10g  菊花30g  珍珠母30g 生姜6片
葱白四茎  大枣3枚  黄酒半斤。  三付试服。
三日后,老先生又来了,此时巳知姓张名XX,会计师,随单位来西安工作,一见面先朝我笑,翘起拇指说神了,这几天没有痛,不知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来它个一劳永逸。我说试试看吧。效不更方,前后共服10剂药,即彻底解决了这十年的顽痛。王清任不虚言也。此后,为了感谢我治好其头痛之病,每年都要从家乡给我带2斤自炒的龙井茶,并介绍其他老乡来看病。
同年,12月份,还是在吉祥村康正诊所,一日下午2点左右,五六个青年男女扶着一位中年妇女,约五十岁左右喊叫着找我来,说给她妈看一看头痛,在医学院一附院已打了一星期吊针了,各种止痛针都用了,不管用,听说这有一位好大夫特意赶到这,这不病又犯了,疼起来头直往墙上撞。刻诊:急性病容,面白略青,察舌质淡暗苔白,脉弦紧,除强烈头痛外,目不张,哭喊嘶叫,余无它症。稍作思考,提笔写下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
九香虫15g  土元15g  桃仁10g  红花10g  赤芍30g  川芎50g  全虫30g  蜈蚣6条  生姜3片
葱白4茎  大枣6枚  黄酒半斤  三付  水煎服,并告之晚上打电话汇报情况。
晚上10点,其女儿如约打来了电话说,晚上6点多服下第一遍药,半小时以后就不太疼了,问晚上还服否?我说再吃一次。第三天,母女又来复诊,说几天来头一直未痛,希望彻底治愈。效不更方,减川芎为30g,蜈蚣为3条,加白芍30g,甘草15g,又服七剂,完全治愈,病家感谢不尽。遗憾的是现在我巳轻易不用此方了,何也?方中蜈蚣全虫太贵了,一般人已吃不起了。但是轻症的头痛不用蜈蚣全虫也行,只要加大川芎量即可。
再举一个最近的例子。2010年6月27日初诊,吴XX 女 76岁
西电公司退休职工。因常给其夫看病,故对我信任有加。这天一大早,找到我说:我肺炎刚出院,这两天突然手发抖、麻木、流口水、头晕,你给我看一看,吃几付中药。刻诊:症状如前所述,舌淡苔白腻,寸关略浮,尺弱。我说这是中风前兆,最好能住院治疗,老太太执意不去,非要吃中药。我只好硬着头皮出方:
九香虫15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30g  川芎18g  生地15g  赤芍15g  地龙12g  云苓30g
  苍白术各15g  制首乌25g  桂枝15g  生甘草10g  全虫10g  蜈蚣2条  生姜大枣各6  葱白4茎
  黄酒一斤分三次用完。 三付

仍是通窍活血汤加减(桂枝甘草强心温阳,老太太血压偏低。云苓二术健脾化湿,当归生地首乌补血,蜈蚣全虫地龙通络。)原想年龄大了,应付一下。谁知三天后,老太太又来了,说吃完三付药好了,现在手也不抖了,也不流口水,头也不晕了,听完之后,我目瞪口呆,不用病人说,我都认为简直是神效。中病即止,因年龄大,后改为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十付善后,痊愈。
看到通窍活血汤的厉害了吧。临床上我主要运用在治疗头部上面的一些病证,诸如脱发、头痛、耳鸣,褐色斑、酒糟鼻,脑血栓,脉管炎等。效果常常是一剂知,二剂已,出人意料之外。运用该方时要注意,病证尽量选在上,随证加减,葱姜不舍,黄酒不去,才能保证疗效。各位不妨在临床中用用看,尽量使自己的宝库中多些“杀手锏”。
从血府逐瘀汤谈起 
《医林改错》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其中的《血府逐瘀汤》是最著名的,也是大家用的最多的,都知道它是活血通瘀的好方子,在这一点上好像大家都是共识,没有异议。多年来我也是这样认识和运用的。然而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改变了我的认识,拓宽了我运用该方的范围。这就是贾海忠博士的《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一书中的《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一文。他突破了活血化瘀的框框,认为此方也是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好方,并在实践中运用验证了它的推断的正确性。我在临床上也运用这一法取得了成功,因病例较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古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此说不尽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正确的应是: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临床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助于书本,书本中解决不了的,要求助于实践。两者结合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促进自己的不断前进。下面就把这篇文章转录一下,以便大家学习,引起共鸣。
   《7.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
    神经官能症虽然对患者的生命没有什么威胁,但患者自己感觉却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类疾病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用什么方药?。。。。。。
    我常用的有四张方子,一个就是血府逐瘀汤,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一个就是甘麦大枣汤,还有一个生脉散。这四张方子往往是合起来化裁使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这个是治疗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这些神经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个方子。为什么最终集中到这个方子上?
    在研究《医林改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张方子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方子,为什么这么讲呢?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里面列了以下这么多的病症,我们来一个一个回顾。
    一个是头痛,各种各样的头痛,如果这个头痛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气虚,没有痰饮,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这就说明这种头痛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用此方一剂而愈。这证明它是一个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而且疗效神奇。
    再一个就是胸痛,胸痛也有好多方子,王清任说有忽然胸痛,其他方子皆不应,用此方一付即止。这个胸痛还不好说是什么胸痛,结合其他适应证,神经性胸痛可能性最大。你看适应症还有胸不任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胸部不能盖东西,压一点东西就睡不着,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江西巡抚,是一个74岁的人,夜间睡觉的时候露着胸能睡,盖上一层布都不能睡,说病了7年了,然后用此方五副痊愈,这是个什么病?是个神经功能紊乱,对不对?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病。连一层布都不能盖你说是什么病?适应症还有就是胸任重物,说一个女的22岁,夜间睡觉的时候必须让她的侍女坐在她、胸部才能睡,2年了,也是用这个方子三副药就好了。那么这个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显然是神经功能紊乱,它可以表现成任何一种形式的,用血府逐瘀汤能治好,而且效果还很好,这些都是顽固性疾病。
   还有就是天亮出汗,说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而醒名曰盗汗,治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却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汙。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汗已。他意思是出汗实际上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论你是自汗还是盗汗,尤其是盗汗更是这样,均属于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就是食自胸右下,就是吃东两时食物一进咽部就觉得从胸的右边往下咽,而不是从正中这样往下下,那么这种情况也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说此方可效,痊愈难,这还是属一个神经精神的问题。
   还有一个叫心里热,也叫灯笼病,身外凉,心里热,内有血瘀,如果按虚热治,就愈补愈瘀,如果认为是实火,就愈凉愈凝,使血瘀更加严重,所以用这个汤三两副就可以了。那外边凉里面热,心里觉得热,身上觉得凉,也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是瞀闷,小事不能展开,就是心眼小,什么事想都想不开,想不开更是神经功能紊乱了,用血府逐瘀汤三副就好了。  
   还有急躁,这更是神经的问题,还有夜睡梦多,依然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呃逆,他说你用了那么多治呃逆的药,什么都无效的话,速用此方,不论轻重,一副即效。这个呃逆还是一个神经性功能紊乱。
   再一个就是饮水即呛,会咽有血滞,用此方即效。饮水即呛,脑梗的时候可以呛,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还是可以呛,所以还是一个神经系统的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不眠,睡不着觉,夜不能睡,用养血安神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还有小儿夜啼,小孩一到夜间就哭,用此方一两副痊愈。小孩哭也没有别的病,还是个神经的问题。
   还有就是心跳心慌,用归脾汤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什么疾病,就是老觉得心慌睡不着觉。
   还有就是夜不安,就是夜里烦躁,重者满床乱滚,一夜没有安静的时候,坐下起来,起来坐下,实际上也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适应症俗言肝气病,就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爱生气,也是神经功能紊乱,用此方应手而效;
   还有就是干呕、恶心,用此方呕立止,这是神经性恶心。
   还有晚发一阵热,就是每天傍晚的时候觉得皮肤热一阵,这还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啊,重者两副即愈。
   以上所有的适应症,全与大脑、神经密切相关,这张方子根据它的适用症,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调节神经功能的一张方子,所以我使用这张方子的频率很高,因为神经功能紊乱在人的疾病中占的比例太高了,这张方子的临床效果你已经亲眼看到了。我常把它作为一个基本方。
 
 
奇方 血府逐瘀汤(原文)治奇证和疑难证
奇方 血府逐瘀汤(原文)治奇证和疑难证 
  
          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 胡(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① 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②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栝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副痊愈。
      ④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⑤天亮出汗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瘀汤,一两副而汗止。
      ⑥食自胸右下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⑦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副血活热退。
    ⑧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⑨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躁急,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⑩ 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
    ⑾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⑿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⒀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⒁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副痊愈。
   ⒂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⒃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副可除根。
   ⒄ 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⒅干呕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⒆ 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副可愈,重者两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551/567621974326.html

更多阅读

前胡止嗽汤 全蝎红花汤

《杏林集叶》前胡止嗽汤临床验证此方是《杏林集叶》郭永来先生几十年治疗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不但能治疗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适用于迁延性咳(顽固性咳嗽嗽)嗽。但此方对干咳的效果不太理想,对有痰的外感咳嗽疗效优佳。⑴.处方:荆芥5——

《医林改错》临证录 李继先著 世界名著经典语录

《医林改错》临证录李继先著本书收录了作者学用《医林改错》,在40余年临床实践中的见解、体会和经验。该书短而精,是再稿,第一稿在文革中已经流失,作者凭记忆完成了该书,是王清任研究书籍中的好书。目录一、王清任先生与《医林改错》二、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 小陷胸汤方歌

一、胃脘痛刘渡舟医案:孙某某,女,58岁。胃脘作痛,按之则痛甚,其疼痛之处向外鼓起一包,大如鸡子,濡软不硬。患者恐为癌变,急到医院作x光钡餐透视,因需排队等候,心急如火,乃请中医治疗。切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中带滑。问其饮食、二使,皆为正常。辨

乌头汤 乌头汤-组成,乌头汤-临床运用

乌头汤是一味中药汤剂。本方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乌头汤_乌头汤 -组成乌头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

归脾汤加减的临床应用 归脾汤 归脾汤-药物简介,归脾汤-临床应用

归脾汤来自宋代《济生方》。药物组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

声明:《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临床发挥 从血府逐瘀汤谈起》为网友虔誠看芲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