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简介
冯庸简介是这样的。冯庸毕业讲武堂,父亲也是著名军阀。在父亲去世后子承父业也成为了军人。冯庸后来加入国民党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在奉天解放后,冯庸带着家人逃亡台湾。在台湾,冯庸仍然是空军高官。随后不久受到误击美国飞机事件的牵连,冯庸辞去军中职务成了电力公司顾问。
冯庸照片
冯庸在八十年代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冯庸虽然出生将门,但是他的志向并不是当个军人。冯庸曾经拿出家里所有的财产建立了当地第一座西式大学,学费全免。冯庸认为只有办好教育才能救国。当时日本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冯庸希望自己的大学能够树立青年自强不息的精神。冯庸也规定学生们每天需要锻炼一个时辰,增强体魄。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能停止锻炼。大学一共有三个学院,学生人数将近八百人。冯庸因为义务办学的事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他的大学在当地的地位相当于一座军大营。日本人不能容忍这样的办学,冲进冯庸的办公室把他带走了,并且洗劫了整个学校。冯庸大学校址被日军改造成了机场。冯庸被日本人带走后先是被囚禁在当地的旅馆。因为冯庸军中的地位,日本人没有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劝说他投降。冯庸始终没有妥协,终于被带往日本。冯庸在朋友帮助下成功脱逃,辗转来到北京成立了一支大学抗日军。冯庸的大学没有重建的可能,在不久后被并入别的学校。冯庸大学一共有三批学生,只短短存在了六年。这就是冯庸简介。
冯庸和张学良关系如何
冯庸和张学良两人都是军阀的儿子,很有共同语言,爱好也差不多。两人自小就非常的要好,长大后一个成为了司令,一个成为了参谋长。冯庸和张学良的关系如何不言自喻。当时的人们总将他们并在一起谈论。两个人虽然有共同的成长背景,但是个性却是南辕北辙。
冯庸雕像
冯庸更加的沉稳,他不喜欢交际。这样的性格让冯庸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都能冷静应对,但也由于这种性格,他到达台湾后的人生也非常寂寥。那会的张学良也被软禁在了台湾,他们两人的结局殊途同归。
在台湾的这两兄弟很难见面。张学良在被解除管束后办了一次酒会,冯庸才又见到了他。自此,两人每到节日和生辰都会赠送对方贺卡。冯庸也参加了张学良和赵四的婚礼,来宾共十三人。张学良八十岁生日的时候,冯庸还为他作了一首诗。冯庸的生日会上来了两百多位来宾,包括台湾军政要员。张学良的贺礼是一条电热毯,为他的老伙伴考虑的非常周详。冯庸生病后,张赵两夫妇还一起去看望过他。冯庸去世时身上还盖着张学良送的毯子。张学良亲自主持了冯庸的追思会。在张学良被幽闭的阶段,冯庸一直都在照顾他的两位小妈,以儿子的身份帮他们办寿筵。在冯庸的遗嘱中,他还特意说他的部分遗产给张学良的小妈买墓地。冯庸和张学良的爱情也差不多,都冲破了世俗观念。冯庸的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学生,两人一件钟情。这回知道冯庸和张学良的关系如何了吧。
冯庸之父
冯庸之父是冯德麟。出生草莽,很有江湖地位。冯德麟与张作霖一直都非常要好,两人是把兄弟。两人最初见面,身份悬殊。冯德麟已经在当地非常有实力了,而张作霖却还是个旅馆的服务员。冯德麟一直都在跟张作霖吹嘘那些战争故事,这让张作霖非常向往绿林生活。
冯德麟照片
后来战乱频频,张作霖投靠了冯德麟。那时东北还没有正规军队,一些乡绅联名请求建立了保卫团。冯德麟被推荐成为了总练长。俄罗斯和日本在东北开战,他们都想招揽冯德麟。经过权衡,冯德麟投靠了日本。这时的张作霖依靠政治才华也成为了正式部队的长官。1911年,两人开始齐头并进,整个东北成为了冯家和张家的天下。后来张勋想要复辟,希望张冯二人能够支援。冯德麟率先进入了北京,后复辟失败被捉拿。在张作霖的运作下,冯德麟无罪释放还捞了个官。冯德麟失去了军权,基本就不去盛京了。冯德麟开始从商,给当地办了医院和制铁厂。冯德麟也希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冯庸,让他也不要参与到军权的争夺中。冯庸是冯德麟的长子,父子的感情很深。在冯德麟病重后,冯庸着急想要赶回家竟然冒着危险在不足五十米的跑道上驾驶飞机。冯德麟慷慨豪迈,有魄力,一直在家人们对心中很有地位。冯庸之父与张作霖二人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虽然有冲突,但两人都念着情谊从来没有开战。
冯庸的后人
冯庸的后人在2011年特意从台湾赶回沈阳,将他们一直保管着的印章无偿捐赠给了当地的收藏馆。印章是冯庸建立大学时刻的,见证着冯庸兴办教育的历程和他与张学良的兄弟感情。印章在离开八十几年后终于又回到了它们出现的地方。

冯庸的外孙女照片
冯庸的后人大多对冯庸的历史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有关冯庸资料的收集都是由冯庸的外甥在处理。冯庸的外甥自小就和冯庸共同居住,对冯庸了解的比较多。在几十年时间里,他不仅为冯庸出了书,还建立了冯庸博物馆。二十一世纪初,他将冯庸的骨灰带回沈阳。冯庸的外甥将他所整理收集的关于舅父的全部资料都交给了博物馆。这些资料总共有两个集装箱这么多。冯庸的后人曾向日本政府就冯庸大学被日军所毁的事件提出赔偿,希望日本能够在辽宁重新建立一座大学。日本政府并没有明确答复,至此之后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日本驻沈阳领事馆都会收到一封冯庸后人名义的督促信。
冯庸的外孙女吕允瑞曾经接受过采访,揭露了冯庸第一次的婚姻内幕。吕女士的外祖母是婚姻的受害者,两人过得并不幸福。在婚姻期间,冯庸爱上了女学生,要求离婚。吕女士客观上承认外祖父的做法在当时来说非常进步,非常西式。冯庸是接受西式教育的新青年,在他的观念里没有妾这种概念。夫妻应该是要一对一的。其余的冯庸后人都非常低调,资料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