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好了歌》以“数来宝”的形式演义,将其家族的起起伏伏与个人经历融于其中,可想而知,作者在写此歌时心中是怎个感受,而“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也是作者看破红尘后的自嘲吧、、、
甄士隐的一生可谓起起伏伏,命运多舛:先是在小镇当绅士,后是遇见一僧一道、结识贾雨村、中秋起火丢失英莲,到最后携妻投奔岳父,却遭受白眼,更可恨的是封肃对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
随着其步入幕年,对人世间事态炎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乃至最终看破红尘被跌脚道人所度化。
或许是偶然但也是必然,某日甄士隐在街上漫无目的散心,只见一跌脚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向其走来。其以“数来宝”形式唱着《好了歌》,当然也只有有缘人才能解读其意。正是甄士隐起起伏伏的经历才将这似疯若癫的《好了歌》莫不经心的一语道破。而这些解读也正是那一僧一道在青埂山与那青石所言,红尘貌似精彩,但其中却又有着多少陷阱在其中呢?那些享受了荣华富贵之人又怎会放弃对温柔乡的期待呢?即使碰地头破血流却依旧报着侥幸。这也正是士隐最为精彩的解读: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难怪跌脚道人连呼:解得切,解得切!而这样的解读也是每一位看破红尘之人对这繁华背后真实世界的见解吧。
《好了歌》以“数来宝”的形式演义,将其家族的起起伏伏与个人经历融于其中,可想而知,作者在写此歌时心中是怎个感受,而“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也是作者看破红尘后的自嘲吧、、、
书中每一位人物都是这“无才补天”的青石,跌脚道人将士隐带走度化,使其成为第一个因看破红尘而“被回收的石头”,回到其初发的原点。而剩下的人物又有多少依旧不能放弃那温柔之乡美幻世界呢,而久久不肯罢手呢?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依旧执迷不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最后只落得“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呢?一切看似美好的事物有如一杯美丽的毒酒,明明让人却又不肯放手,最终饮下。而这一甄(真)一贾(假)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