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期所说的三个笑话、故事可作为“屁”在通俗文学中的代表的话,那么下面所说的有关诗文则可作为“屁”字也可登上大雅之堂的范例。
据说,少年时代就非常聪慧的郭沫若在县城读书时,看见农民挑大粪出城,守门役吏还要农民每担大粪交两个铜板的出城税。面对如此敲诈勒索,少年气盛的郭沫若愤然地吟出:“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也有材料说,该对联为四川才子、谐联大师刘师亮所作。这就有待专门学者去考证了。总之,无论是郭所作,还是刘所写,这副直面现实的揭露对联,极尽嘲讽之能事,辛辣之极,痛快淋漓,的确让人拍案叫绝。
在当代,涉及“屁”字的诗词里影响最大、争论最厉害的当属毛泽东1965年秋写的《念奴娇·鸟儿问答》。这首带有寓言诗性质的词是通过“鸟儿(鲲鹏与蓬间雀)问答”的形式,来表现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主题的。词作结尾云:“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有人以为诗词是高雅的艺术,出现了“放屁”这样的俗语既不雅也不妥。笔者以为,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绝对化、教条化。“土豆烧牛肉”是对赫鲁晓夫“福利共产主义”的形象描述,暗含着作者对修正主义者的冷嘲热讽。尤为引人注目的“不须放屁”句则是对“订了三家条约”的霸权主义者的当头棒喝,是对苏、美、英三国大搞“核独裁”的蔑视与愤慨。诗人率性而为,豪放自如,全然不为作诗填词要典雅的“传统规则”束缚,大胆地以俗句白话的“无须放屁”入词论道,出奇制胜,骂得酣畅淋漓,让人倍感风趣,显示出一代伟人一贯不畏强权、笑傲天下的豪迈气概。
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在其散文《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也有一段有关“屁”的文字:
有一次正在范奏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放一个屁,没有声音,却是很臭。钢琴及李先生、十数同学全部沉浸在亚莫尼亚气体(即氨气。亚莫尼亚为英语ammonia的音译——引者注)中。同学大都掩鼻或发出讨厌的声音。李先生眉头一皱,管自弹琴(我想他一定屏息着)。弹到后来,亚莫尼亚气散光了,他的眉头方才舒展。教完以后,下课铃响了。李先生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散课以后,同学还未出门,李先生又郑重地宣告:“大家等一等去,还有一句话。”大家又肃立了。李先生又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着又一鞠躬,表示叫我们出去。同学都忍着笑,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明白如话的文字,详尽生动地记载了一则“放屁事件”,但这个放屁故事一点儿也不低级趣味。作者通过这一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其老师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大师)做事情的严肃与规范,对学生的尊重与真诚,生动地表明了他为师的平和与认真。让学生不知道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在会意的大笑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
著名作家老舍说:“字的本身没有好或坏,要看用在什么地方。用得恰当,就生动有力。”(《出口成章》)想必老舍的这段文学箴言对这个人们有些忌讳,但又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屁”字也一样适用吧。用得恰当,用得巧妙,“屁”字一样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同样能使全篇生辉。
①回文章顶部,点“中华诗文学习”进行订阅
②欢迎关注我的微信:shiwen_xuexi,大家一起交流吧
③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