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擒龙 关于姚广孝擒龙故事传说介绍

姚广孝传

姚广孝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去了,在做和尚的这段时间内,姚广孝开始了他疯狂的积累知识模式,这一时期的姚广孝默默无闻,专心做一名僧人,潜心修佛,学习阴阳数。

姚广孝剧照

姚广孝擒龙 关于姚广孝擒龙故事传说介绍

高皇后去世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明太祖面向天下招募得道高僧来辅佐诸王,为他们念经求佛,姚广孝应邀前往,在这一时间段,姚广孝结识了一位对他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位拥有帝王之相的人物究竟会怎样改写姚广孝的一生呢。

燕王朱棣在见到姚广孝后,十分赏识他在佛学之外知识的积累,认为这是一位志向远大,见多识广的人,把姚广孝当作自己很好的朋友,明太祖死后,朝廷上下非常不满建文帝做皇帝,谋反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姚广孝建议朱棣站出来,他说自己只知道天道,只知道当今大明王朝皇帝的位置只有你能坐,我们不用管是不是民心所向。至此朱棣反叛的意识愈加坚决,姚广孝也暗地里招募将士和有才干的部下来辅佐朱棣。

建元元年,明成祖起兵,开展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变,在长时间的战争奔波后,战士们身心疲惫,姚广孝认识到这一点,他果断想朱棣建议,不要再继续攻打王都周边的城市了,我们应当赶快向南京挺进,南京的防守较弱,又是战略至关重要的决胜点,我们何不集中兵力一举击破。成祖采纳了姚广孝的意见,攻下南京称帝。之后成祖想要奖励姚广孝的战功,但是给的东西都被回绝了,他还把一些黄金发给同宗的人。自己仍旧只是住在寺庙。永乐十六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姚广孝身患重病,明成祖亲自前往探望。姚广孝死后朱棣大哭,赠他谥号恭靖。

姚广孝擒龙

姚广孝擒龙的故事,说的是姚广孝和龙王一些小纠纷的故事,其真实性还有待考究,但从姚广孝敢和龙王抗衡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过人的胆识。

姚广孝擒龙

据说,明朝的永乐帝,让姚广孝监督建造北京城,这北京城的选址当然是颇具讲究,当时是召集了几十位风水大师,最后才定下的位置。哪知道这事惹到了龙王爷,应该是龙脉上被修建了凡人的城池不开心了,龙王爷就派自己的儿子来杀姚广孝。这姚广孝也是硬汉一条,依旧我行我素,还亲自外出监管,要知道和龙王爷作对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一日姚广孝步行到东直门的一座桥上时,忽然间天昏地暗,仿佛日月都被遮蔽了一般,这龙太子从水中一跃而起,直取姚广孝性命,霎时间刀光剑影,战局惨烈,二人都有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只见这龙太子手持一柄刚毅长矛,长矛的前端散发出刺眼的金光,就好似大地灵气全部汇集在一起。又见这姚广孝,却也没有却步,拔出腰间那只破魔神剑就是横砍过来,真是电光火石、雷霆万钧也不能描绘出当时的场面。

姚广孝以勇猛出名,龙太子败下阵来,姚广孝将龙太子镇压在河边岳飞庙的一口深井里。龙太子祈求何时才能出去,姚广孝说待到这座桥旧了,就是你重见天日的时候了。但是龙太子每天只听到人们称这里为北新桥,可这北新桥何时才能旧啊。而且在1955年,有人在岳王庙所在地建造百货公司,看到那口井里有粗粗的大铁链,还从井里不时传来吼叫声,吓得当时的人们立马把井填了。

姚广孝演义

《姚广孝演义》一书记录了姚广孝一生,从出生开始,到他成为一名僧侣,再到得到机会辅佐燕王,帮助朱棣起兵“靖难”称帝,一直到他老死在庆寿寺。

姚广孝演义

姚广孝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一辈子没有结婚,姚广孝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小小年纪就已经成了全国通缉的犯人,他在出家当和尚的时候,结识了不少朋友。后来被明太祖挑选辅佐燕王朱棣,开启了他人生的辉煌,因为早时潜心修学,自己的文学积淀不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朱棣的谋士,朱棣靖难的时候,他建议直接率兵攻打南京主力部队,这一举措给守城的将领一个措手不及,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

朱棣称帝以后,想让姚广孝还俗,并赏赐给他房子和宫女,都被姚广孝回绝了,他只是住在寺庙中,上朝的时候穿上朝衣表示对帝王的尊重,之后又换上僧衣潜心修佛,并且他还把皇帝奖赏的黄金全部分给同宗的乡人。

1418年,姚广孝病重的时候,不能上朝,明成祖还多次前往探望,姚广孝病逝的时候明成祖用僧人的礼制安葬他。读了这样一本书,你不但可以彻彻底底了解姚广孝的一系列事件,对明朝初期的政治风云也可以有一个系统的认知,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对人生有所顿悟,可以更好的学会正确的看待人生,更好的对待这份只属于自己的短暂生命。

姚广孝及其诗歌研究

明初的姚广孝一生饱受争议,历史上的姚广孝扮演着多种身份,从政治角度说,他为明初主基调的奠定作出贡献,从文学角度说,他的诸多作品却又饱受争议,那么我们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去分析姚广孝的诗歌呢。

姚广孝剧照

姚广孝的诗有几大特色,一个是一些他游览山水,拜访友人时候所作的,这部分诗歌多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抱负的抒发。

在写人上,诗中多是寄托了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之情,记录下对游客离别的不舍,在这份离别的情绪里加上自己的些许祝福;在写景上,描绘自然风光抒发感怀之情这一时期的姚广孝,作为一名体验者僧侣生活的行者,游山玩水,结交朋友,诗中表达出的是真实写照。姚广孝诗歌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融会贯通,集大家所成,因为看得多了,体会也就多了,姚广孝将自己一些儒学思想,佛学思想写在诗歌里,这一时代姚广孝的作品中最能展现其远见卓识,胸怀宽广。

诗中还有一大特色,禅佛的一些思想贯穿整个诗篇历程,这也和其一生受的影响导致,姚广孝十四岁就成为僧人,受佛教思想影响极大,诗歌中不凡佛教的影子。总的来说,姚广孝的诗歌虽然没有同辈那样的豪放,或者淡雅,而且诗中也多是赞美赞美山水也没有过于深沉的思想包含其中,佛教文化的影响让姚广孝对于世俗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的心中不仅有心系百姓的情怀,对于佛学的结合也是历史上少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9051/330694271901.html

更多阅读

姚广孝 姚广孝为何众叛亲离

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汉族,苏州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文名

荒野中的姚广孝塔 姚广孝塔

姚广孝塔: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全名“太子少师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三至六月间。坐北朝南,通高33米,为8角9级密檐砖塔,须弥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花卉,其上为3重外倾莲花瓣,上承塔身。塔身东、西、南、北四面雕仿木隐

姚广孝墓塔 昆仑山冰封的真龙

初识姚广孝是从电视剧开始,对这个身着袈裟的僧人充满好奇。如果再翻看一下明初的历史,姚广孝的名字出现的虽不多,但每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少年出家,后入仕途,与朱棣的相遇改变了他们俩和大明王朝的命运;中年

京师古塔 房山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第三批)】   如果觉得朝阳区的十方诸佛宝塔不好看,那咱们就再去看看另外一座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的漂亮的明塔 -- 姚广孝墓塔。  村庄没有明显的标识,转悠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在哪个村。打听塔在哪

声明:《姚广孝擒龙 关于姚广孝擒龙故事传说介绍》为网友重玍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