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简介
瞿秋白为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我们所唱的《国际歌》就是瞿秋白翻译的,同时他参与并建立了上海大学,身兼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等职。现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电视剧中瞿秋白形象
瞿秋白于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并于1922年正式入党,1923年任中央机关刊物《前锋》主编,并参与编辑了刊物《向导》。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局委员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2月他自编了《瞿秋白论文集》,1934年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和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要职,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军逮捕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曾创造了六个第一,即是:他是中国第一个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人;中国第一个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人;中国第一个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人;第一首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歌曲《赤潮歌》出自他手;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是由他创办的;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人。
瞿秋白主要作品有《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多余的话》、译作《高尔基创作选集》、编译《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等。
瞿秋白和杨之华

在瞿秋白和杨之华相恋之前,杨之华已经和沈剑龙成为了夫妻,而促使他们结婚的原因是沈剑龙的爸爸沈定一。他们两家都是浙江杭州萧山的,沈剑龙家在当地属于望族,杨之华家庭也比较富裕,虽然后来不及沈家,但是论起来门第高低,也算是“门当户对”。
瞿秋白和杨之华剧照
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大学期间开始相恋。瞿秋白在1923年来到上海大学担任社会系的主任,杨之华在1923年年底考到了上海大学社会系,成为了瞿秋白的学生。杨之华开始被这个细瘦的男人吸引,杨之华开始被这个带着散光眼镜的男人吸引,瞿秋白的思想给了杨之华耳目一新的感受,她感觉有一股力量让自己抑制不住对这个男人的喜爱。
但是另一方面,杨之华已经与沈剑龙有婚约在先,在杨之华父亲的努力和劝说下,沈剑龙终于同意跟杨之华解除婚约,瞿秋白和杨之华、沈剑龙这场“三角恋”也就此结束,同年,瞿秋白与杨之华喜结百年之好,沈剑龙也前往祝福,在瞿秋白的介绍下,沈剑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都是后话。
瞿秋白和杨之华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他们彼此之间更喜欢他们不同的思想状态,这也是他们最终走在一起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沈剑龙的理解,他放开了杨之华,让她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瞿秋白后代
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后代又是谁呢?
瞿独伊晚年照
瞿秋白一共有两个妻子,第一任是王剑虹,瞿秋白与她相识、相恋,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和文学爱好,没多久便结婚了,可没过多久王剑虹便因病去世了,二人没有子女。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是杨之华,杨之华是浙江萧山人,也是上海大学的学生,两人婚后共养一女,并将沈晓光改名瞿独伊,也是瞿秋白唯一的女儿。
瞿秋白的后代瞿独伊,她是杨之华之女,瞿秋白之继女。瞿独伊于1921年出生于上海,瞿秋白牺牲时,瞿独伊只有14岁。瞿独伊从5岁见到父亲,到14岁从报纸上得知父亲被杀害的消息,她在父亲身边只生活了短短的4年,可二人的关系极好,瞿秋白给了她浓浓的父爱。父亲死后,她与母亲去到苏联,在苏联生活一直生活了14年,随后随母亲一起回国。可一切并未就此结束,刚回国就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囚禁,一直到1946年才被营救而重新获的自由,随后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1950年瞿独伊和丈夫李何一起受组织委派,委派他们一起到苏联创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1957年才又一次回国,并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8年又来到新华社国际部俄文组工作,一直到1982年才离休。瞿独伊的一生也都在为革命奋斗,这是她作为瞿秋白后代应走之路。
对瞿秋白的评价
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几个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当时的革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瞿秋白的评价,一直到今天都在被人们议论着。这位早期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革命的宣传家,在后人心中也有着各不相同的评价。
瞿秋白雕像
1950年,当时的国家主席毛泽东为瞿秋白的一篇文集做了题词,毛泽东在题词里比较高度地评价了瞿秋白,说他为了革命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不畏革命的艰难,敢于向敌人做斗争,同时还说瞿秋白的这种精神将永远不会死去,一直都活着,这是毛泽东本人对瞿秋白的评价,也就瞿秋白受到的比较高度的评价。
后来,在党的第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对于瞿秋白的一些说法也无非就是早期的革命人士,无产阶级重要的革命家等,并且还评价他为革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在学术界也有着对瞿秋白的一些看法。有学者说,虽然当时在“左”倾的思想错误的领导下,但是瞿秋白的一些实践或者是理论也不完全都是错误的,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管是对还是错,功还是过,人们对于瞿秋白总的来说还是高度评价的,他在遭受敌人的迫害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做斗争,并且他留下的很多革命的作品,都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不能被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