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

 

 

 
新疆手抓肉的一种,新疆人的美味。

  手抓肉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一道风味食品和待客佳肴。新疆人总会在逢年过节和招待客人时上这道大菜。一大盘热气腾腾的清炖羊肉端上来之后,满屋飘香,人们净手上桌,开怀大嚼,房子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A

  选肉最讲究

  说起手抓羊肉,一般人认为很简单,其实这里面有讲究。

  做手抓肉的要点是选肉。

  做手抓肉用的羊最好是碱滩上散养的羊,这样的羊肉是绿色食品,而且不膻。羊不宜太大,一般10至15公斤为宜,太大的羊肉很老。倘若招待的是老人,有些细心的人会选择七八公斤左右的“羊娃子”。这样的羊肉更鲜嫩,易嚼易消化。

  所谓新鲜羊肉,皆为即杀即煮,或当天杀宰的羊肉。这样的肉煮熟后肉色灰白,骨头茬子不黑。大凡冷冻的羊肉煮出后则肉色发青,骨头茬子发黑。在新疆,会吃羊肉的人都会品肉,他们能从熟肉上能看出是山羊还是绵羊,是公羊还是母羊,是老羊还是“羊娃子”的肉。

  绵羊的肉香,山羊的汤香。如果主要是吃肉,一般选择绵羊。如果想喝肉汤,则选择山羊。然而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时候山羊肉比绵羊肉还好吃,肉还要贵。

  新疆人将山羊称作“居里子”。山羊擅长于攀登,能吃高山上的草。夏牧场的山羊,一般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放牧,山羊可以爬上山顶的绝壁边吃草。高山上的草营养丰富,羊可谓“吃的是中草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

  秋末冬初之季,骄傲的山羊们昂首挺胸地随着羊群尘土飞扬地转场下山。此时正是羊肥之时,也是肉营养最丰富之时。这时候人们讲究吃“居里子”或“冰碴居里子”。

  讲究吃“居里子”的人认为:羊蹄子不能见雪,见雪则没有高山上喂养出的营养了。讲究吃“冰碴居里子”的人认为,要等山羊消耗一些脂肪,有冰雪后再吃。两种观点争论不休,但共同点却是一致的:秋末冬初的山羊最好吃。

  假如这时你去羊群买羊,同样大的样,绵羊卖35元一斤,山羊便是卖45元一斤。这时的山羊肉香营养高,脂肪又少,当然要比绵羊肉贵了。

  B

  加工更关键

  手抓羊肉要做得香,关键还是要会加工。新疆的少数民族炖羊肉,有一套与汉族人不同的加工方法。

  先说切肉,汉族人要把骨头剁开,少数民族则将整块骨头下锅。即使是羊脊骨和肋骨,他们都用刀从骨头缝隙中剔开,整块而煮。他们认为腥膻味主要来自骨头中,这样煮出的肉不膻不腥。

  汉族人清炖羊肉入锅前要洗羊肉,少数民族则不洗。他们把肉外表收拾干净,去除羊毛即下锅,待锅开后撇掉浮在水中的泡沫。他们认为,羊肉洗得过多,会将肉的养分洗掉。这话细想也有道理——大米淘得太净了,养分也会丢失呀!

  汉族人炖肉喜欢用铝锅,也许因为大铁锅太少或笨重。少数民族炖手抓肉讲究用铁锅,说是铁锅炖出的肉香。

  汉族人喜欢把肉切成小块,少数民族喜欢切成大块或者不切。

  说到炖手抓肉的调料,少数民族用的简单得出人意料——地道的手抓肉除了放盐和洋葱外,什么佐料也不加。汉族人炖羊肉葱、姜、蒜、辣椒一大堆,在少数民族朋友看来“杂七杂八放这么多,还有羊肉味道吗?”这也难怪,他们用的是新鲜肉,而汉族人多用冻肉,也许不得不放这么多调料。

  地道的手抓肉讲究用文火炖,最好是木材火。锅开之后,小火慢炖,汤表面只有两三处沸点,“咕咚咕咚”地冒着泡。一般要炖一小时左右,这样煮熟的羊肉熟而不烂,又有嚼头,能看见肉块上刀切的痕迹。带着脆骨的肉,嚼起来嘎嘣嘎嘣作响,清脆悦耳。而大火炖出的肉开了花,嚼在嘴里像烂棉花套子,口感和味道都很差。

  说到炖肉的火候,手抓肉讲究肉熟即可。

  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游牧民族牙齿好,喜欢吃熟的不烂的羊肉。汉族人也许因为咀嚼能力不好,喜欢吃煮得烂的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朋友在接待汉族客人时,也往往会注意照顾到这一点。

  炖手抓肉的诀窍是,炖肉时不放洋葱,待肉出锅后,将切成碎块的洋葱均匀地洒在肉上,即可上桌。顿时,肉的香味和洋葱的香味四处荡漾。

舌尖上的中国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

  洋葱是个好东西,能降血脂和血压。新疆少数民族喜食羊肉而又很少患心脑血管病,与洋葱作为羊肉的佐料关系密切。

  夏季天热的时候,吃羊肉容易上火。这时炖手抓肉,维吾尔族老乡喜欢放些自己种的薄荷;在高山上放牧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则喜欢采些野生椒蒿放上。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啊!新疆少数民族在饮食和烹饪方面的诀窍让人佩服!

  最好的手抓肉要到山里的松树林子里去吃。在那里,炖肉是用山泉水或河水,山泉水含的微量元素多,营养丰富,炖出的肉汤更鲜美。用松木作为燃料煮成的肉和汤仿佛受到“熏陶”,散发着松树林中特有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C

  待客很真诚

  手抓肉是少数民族待客的大菜,象征着仅次于烤全羊的礼节。吃时亦有讲究:先要净手,然后入座。客人不能先动,要待主人发话。凡有贵客或远方的客人来,主人要将羊胯骨上的一块“工”字型的叫做“江巴斯”的带骨头、最好吃的肉献给客人,以示尊敬,然后其他人再开始享用。

  吃手抓肉一般先上肥肉,肥肉味香,凉吃亦伤胃。更为重要的是,先吃肥肉相当于用油把胃壁保护起来,为接下来喝酒奠定良好的基础。先吃肉垫底再喝酒的习惯好啊,怪不得新疆少数民族朋友肠胃健康,酒量无比。想想看,汉族人一上桌就空腹喝酒,哪能不醉不伤胃呢!

  在少数民族家中作客,吃手抓肉要讲礼节。不可狼吞虎咽,嘴里弄出很大的声响。盘中无肉时,即肉已吃完,不可再让上。有的讲究不能将盘中的肉吃光,因为还有主妇和小孩未上桌。

  羊肉性热,属于滋阴壮阳类食品。新疆的少数民族朋友喜欢说:“羊肉嘛,女人吃了漂亮,男人吃了有力量!”内地一些地方的人讲究吃韭菜“健身”,新疆人说:“这顶不上我们新疆的一碗羊肉汤!”

  原汤化原食。羊肉汤是大补之物,吃肉要喝汤。维吾尔族老乡说:“喝一碗羊肉汤,三天有力量!”炖羊肉汤的讲究是撇开过多的羊油出汤,使肉汤不太油腻,再撒些许洋葱沫或香菜,趁热饮之,味美可口,喝后一股热气在胸中回荡,仿佛增添了些许力量。

  新疆少数民族的手抓肉反映了新疆的民风民俗,折射着新疆人的风格和性格。新疆物产丰富,新疆人待人热情,慷慨大方。倘若贵客到牧区作客,主人会宰杀一只羊来招待。来的客人较少,肉又较多时,主人会邀请亲戚朋友作陪。牧区一般不用冰箱,剩下的羊肉也会送给来客,这常让客人感动不已。

  新疆人热情豪爽,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手抓肉正是适应了他们的性格和脾气。正宗的手抓肉属于绿色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又体现了少数民族不会弄虚作假、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

  亲爱的朋友,到了新疆千别忘了品尝手抓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9151/39462448898.html

更多阅读

舌尖上的泡面pk舌尖上的中国,分分钟完爆! 舌尖上的泡面

舌尖2开播以来,对于我等屌丝来说,就是看着电视流口水、吃泡面骗肚子的时候。看着野蜂蜜,默默打开泡面!看着跳跳鱼,默默打开泡面!看着小花菇,默默打开泡面!看着手抓羊肉,默默打开泡面!所以看舌尖吃泡面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终于《舌尖上的宿舍·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舌尖上的中国》,看什么?

     一部“津津有味”的纪录片,营销人看来,各有一番滋味。端午节,正是在五芳斋打工的刘光荣最忙的时候。这个裹粽高手从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要裹完超过3000只粽子。平均每分钟裹7个粽子,每个粽子用时不到10秒,而在粽子的分量上更

舌尖上的记忆600字作文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800字

舌尖上的记忆作文800字一:记忆里的味道在我的各种爱好中,“吃”是一大爱好,喜欢搜罗各种美食,即使搜到一幅“美食图”也是乐的。对于“吃”的记忆也是敏锐的。放假了,有时间会回到以前常去的“美食店”或小学门口去找寻记忆里的味道。尝

舌尖上的春节完整版 舌尖上的春节

爆竹,轻轻,揉揉擦亮夜空。丝丝,缕缕不断感动。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一个生机勃勃的字眼,春节,一个饱含诗意的的名字,但在我这个“吃货”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块肥肉。听说外婆外公正在做团子,我一个

高热量食物 无惧食物高热量舌尖上的美丽

  “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对美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在美食的背后对于苦苦瘦身的女生们是不是只能一饱眼福呢?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舌尖上的美丽秘籍,帮你选择8款可以让自己变美的食肴,解你的“馋嘴”之瘾!  1、芒果西米露  材

声明:《舌尖上的中国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为网友荒芜国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