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妈咪说:对于孩子来说,又怎样的童年,决定着他有着怎样的现在和未来。而3到6岁则是孩子童年时期最为关键的,因为在这个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那么很多性格缺陷恐怕就再难改正过来!比如以下五种性格就不利于宝宝人生之路的发展。

1.坏脾气
一个人之所以失败,99%死于脾气。
脾气不好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还容易将坏情绪传染给别人,谁跟他在一起都会有压力。这样的人所到之处往往气氛很压抑。而且与人缺乏很好的沟通能力,自己过的也不快乐。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吧!
很多脾气不好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父母有一方脾气暴躁。
因此对待这样的小孩,千万不能“以暴制暴”。而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自己先控制好情绪,这样才能用“冷处理”的方式,帮孩子改正性格缺陷。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摔东西等通过坏脾气来达到目的时,父母一定不能妥协,否则他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目的,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这种方法,直到成为他的习惯。
人都是有坏情绪需要往外发泄的,孩子也不例外。
当孩子的坏脾气来了时,父母可以让他通过打枕头、画画等方式发泄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告诉他怎样正确地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一个自信的人浑身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感召力。
他不仅可以影响到周围的朋友,合作者也喜欢跟这样的伙伴打交道。而一个不自信的人是很消极的,总是害怕挫折,做事患得患失,唯唯诺诺。
3-6岁是孩子自信心最需要保护的关键时刻。
父母若总是盲目地夸孩子,比如随口夸宝宝“真聪明”“太棒了”。从来没有认真地去表扬过孩子努力的整个过程,从来没有俯下身来看到孩子真正的进步在哪里。
被父母长期随口不负责任地夸赞的孩子,等到他接触到外界时,别人才不会这么宽容,这么随意地就去肯定一个人。
那么他的内心就会有巨大的落差,从而不自信地觉得自己原来是这么的差劲。
所以,平时父母要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真正体验成功的自信。
同时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注意肯定他不懈努力的过程,比如:“宝宝今天自己吃饭,还不乱跑,很值得表扬哦,你很棒哦!”让他知道父母更重视他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某个结果!
现在的小孩都是全家的宝贝,家庭的过度关注和保护,使得孩子失去与外界接触,融入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
孩子突然地进入陌生环境,不知道该怎么跟家人之外的人相处,就会变得看起来很不合群。
所以,家长不仅要经常带宝宝出去玩,还要尽可能地为宝宝创造接触同龄人的机会,让他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学会与人相处。
但是若自家宝宝本来就是性格内向的人,不需要那么多的朋友,那家长也不必强迫孩子过多地参与社交活动,否则只会让他疲惫不堪。
现在很多小孩都是全家人围着转,有任何要求家长都拼尽全力满足,没吃过苦,没吃过亏,更受不了气。
但是社会不会宠着你,别人也很难事事依着你。
当你开始与人交往的那一刻起,就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事事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因此,父母且不可过度宠溺孩子,要让他学会分享,心中有他人。也不能事事满足孩子,要让他知道地球不是围着他转的!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虽然孩子的性格缺陷急需改变,但是父母切不可操之过急。千万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感到羞耻,要先接纳孩子的不足,然后恰当引导,平稳过渡。
现代社会优柔寡断的确是个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做事的效率,也会带来很多边界不清的问题,造成人际关系的困扰。
不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跟先天气质类型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教养密切相关。
所以,家长在教育方面切记:
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事事让孩子做主
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经常否定孩子的选择
不要乱给孩子贴“标签”,模仿/顺从不总等于没主见
不要不给孩子“犹豫”的时间
另外,很多家长忽视的是,一直说“身教胜于言传”,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个容易优柔寡断的人,那么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要表现出果断,用自己的果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角色榜样,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和褒奖孩子的果断精神和行为。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曾说,人与人之间谈话的时候,要留80%的时候倾听,剩下20%的时间,带着启发对方的问题来说。所以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更容易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做出决断。
参考:亲子派订阅号、静观育儿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