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邪别有情趣play 别有情趣的“剥皮诗”

                  别有情趣的“剥皮诗”  

 

诗贵创新,切忌因袭。然而 ,有这样一种诗体,根植于别人诗篇的肌体上 ,开出自己独特的花朵,因其形式独特 ,别有一番情趣。这种独特的诗体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剥皮诗”。“剥皮”一词,源于古代《文子》一书 :“其文好者皮必剥”。意谓,好的文章 ,必有人效仿。剥皮诗,即“生吞”、“活剥”、“套改”诗,属幽默体。通常是指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的形式,运用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数字等手法,使原意更好或与原意相反,赋予诗新的内容的一种诗体。读来滑谑可笑,妙趣横生,诗意盎然。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曹植的《七步诗》,脍炙人口。

郭沫若“反其意而剥皮”,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原诗的中心是“相煎何太急”,喻骨肉自相残害;改诗则强调“豆熟萁灰”,说的是亲人相助。

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意。这又叫“翻案剥皮诗”。

 

唐宣宗年间魏扶考中进士当了主考官,曾在考馆的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要当个正派考官:


   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他的实际行为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而是谁行贿他优先录取谁。

于是有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去掉,变成了意义相反的一首诗: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仍,百姓纷纷避居山野,塾师也都没了饭碗。

有人仿效杜牧《清明》而作:

 

    清明时节乱纷纷,城里先生欲断魂。

借问主人何处去?馆童遥指在乡村。

 

清代满人绍昌曾仿杜牧《清明》,作《中秋即景》诗:

 

    中秋冷冷又清清,明远楼台夜气横。

借问家乡在何处?高升遥指北京城。(注:高升,绍昌随身仆人。) 

 

    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革命群众仿拟杜牧的《清明》,写了这样一首诗:

 

    清明时节泪纷纷,悼念总理哭断魂。

借问为何有阻碍?阴风起自阊阖门。

 

道出亿万人民哀悼周总理、痛恨“四人帮”的心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出版社学术书籍滞销,就不给作者稿酬,而以书籍代之。

某晚报曾经刊登出一篇学者卖书的故事,并附录一首诗:

 

    作者掩面泪纷纷,书成之后欲断魂。

借问专著何处有?秀才近指自家门。

 

读罢这类剥皮诗,不免令人对专家、学者产生同情之心。

 

当今,有些领导干部借“下乡”“深入基层”为名,吃喝玩乐。

老百姓很反感,有人仿《清明》诗作诗二首予以讽刺:

 

其一:

 

    官车队队出纷纷,鸡鸭猪羊吓断魂。

红面关公在何处?百姓遥指杏花村。

 

其二:

 

    某局近日乱纷纷,群龙无首欲断魂。

    借问局座何处有,秘书遥指度假村。

 

唐代的崔护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来有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铁面无私,人称“铁面”;后任县令恰恰相反,人称“糟团”。

于是一读书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在县署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这首诗一看就是脱胎崔护的诗。

 

还有童年君的《再过桥头斋铺诗》:


   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这也是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剥皮诗。

 

清朝有个年近半百的老夫子,一心想捞个秀才当。想到自己老态龙钟、怕面试时考官嫌他年纪太大,不予录取,便在面试的头一天剃去胡须,打扮一番,冒充年轻书生前去应考。结果一如既往,榜上无名。他的一个朋友见状,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改动了几个字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戏之曰:

 

    老大离家少小回,乡音无改嘴毛摧,

老妻相见不相识,笑问儿从何处来?

 

    这首戏弄挖苦老夫子的剥皮诗,弄得他窘态毕露、啼笑皆非。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庙,想起一首唐人的绝句: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可他在与寺庙主持僧的交谈中发现其庸俗浅薄,不学无术,与昏醉者无异。

临别时主持僧还让他作诗留念。莫子山便将那首诗颠倒了一下次序: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这样,由原诗是抒发作者忙中偷闲,在春尽时游寺庙的闲雅趣,变成了讽刺庸僧的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的诗是唐代诗人朱庆余所作,描写了一个新婚女子的温柔。

 

到了清代,徐枕亚将此诗改了七个字,使原诗中的新娘子变成了一个蛮不讲理的泼妇:

 

    洞房昨夜翻红烛,待晓堂前骂舅姑。

    妆罢高声问夫婿,须眉豪气几时无?

 

宋人程颢有一首题为《春日偶成》的佳诗,抒写了诗人春光明媚之时在郊外踏青游玩时的愉快心情:

“云淡风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清代有人将此诗略改几字,作了一首《惧内即景》:

 

    云淡风清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瓶邪别有情趣play 别有情趣的“剥皮诗”

    改后的诗将一位怕老婆的丈夫的神态描摹得十分生动有趣,读来令人捧腹。


    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首五言绝句: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叛变了,于是有个叫陈剑魂的人在报纸上发表一首《改汪精卫诗》的诗: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这首剥皮诗剥去了汪精卫的画皮,使之丑态毕露。这是一首反意剥皮诗。

 

 

从以上这些剥皮诗我们可以看出,大多以旧瓶装新酒、寓庄于谐,极尽讥讽调侃之能事,读来给人以妙趣横生之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发人深省的茶料! 

 

 

【附】
   

仿古戏今绝句十首(剥皮诗)(来自网络)

 

仿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闲侃网聊正火红。公事不知几时办?等完春夏又秋冬。

 

仿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笑辞故国彩云间,北美西欧数月还。政纪党风拦不住,飞机又过万重山。

 

仿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农家老幼对愁眠。一村青壮打工去,他载谁人再种田?

 

仿唐陈陶《陇西行》

 

矿难频频不忍闻,几多兄弟别红尘。可怜井下冤魂骨,犹是孤儿梦里人。

 

仿唐王翰《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豪饮还添小姐陪。醉卧青楼君莫笑,官场自古有胡来。

 

仿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

 

 两栋高楼未十年,一声炮响化云烟。美其名曰兴城建,实乃官商为赚钱。

 

仿唐杜牧《清明》

 

汽车时代闹纷纷,尾气熏人欲断魂。借问医家何处有?托儿摇指肺癌村。

 

仿宋晁说之《打球图》

 

高校千门万户开,穷家子弟望而哀。爹爹已老妈多病,学费几千何处来?

 

仿宋苏轼《花影》

 

哄哄闹闹上麻台,几度家人叫不回。刚把月光送将去,又迎红日上升来。

 

 仿清赵翼《论诗》之二

 

建国刘张污事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现时贪吏批批出,腐败官场到哪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9551/328671499744.html

更多阅读

悬蒲剑,挂艾虎,百邪除——端午节的来源和习俗

悬蒲剑,挂艾虎,百邪除——端午节的来源和习俗2014年5月21日2:2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

欧莱雅小黑瓶--离不开的肌底液 欧莱雅小黑瓶肌底液

不知不觉告别anr有2年了这期间寻找了不少替代品,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长情的技术共享真是好,兰蔻小黑瓶风头正劲的时候冒出来这么个灰姑娘100出头的价格,就算一个半月消耗光,一年算下来还是比anr省不少钱压嘴,干净卫生,泵装,不浪费肌底

和邪教徒勾结的骗子:中医专家武国忠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和邪教徒勾结的骗子:中医专家武国忠  作者:半路  武国忠号称“北京最贵的医生”,是前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的弟子之一胡海牙的徒弟。北京

声明:《瓶邪别有情趣play 别有情趣的“剥皮诗”》为网友抽空的太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