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风池穴在项部,位于斜方肌与胸锁乳头肌上
端之间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风池为风邪聚集的要塞,故
以风池名之。风邪在此易化热,又称热府,善用风池可治疗风病,有疏风解表、平抑肝阳、舒筋通脉、
活血止痛、清利头目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偏头痛、颈椎病、眼睛疲劳,鼻渊、鼻衄等。
1、感冒
防治感冒方法很多,特别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按摩风池穴。无感冒先兆时,按压酸胀感不
明显。酸胀感若很明显,说明极易感冒,此时就要勤于按摩,且加大按摩力度。当出现感冒症状,如打
喷嚏、流鼻涕时,按摩也有减缓病情的作用。这个防感冒良方效果明显,大家不妨一试。
具体方法:双手十指自然开张,紧贴枕后部,以两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上下推压,稍
感酸胀。每次按压不少于32下,多多益善,以自感穴位处发热为度。
风池能疏风解表,善于治疗感冒。治疗风寒感冒时刺风池、太阳、大椎能清利头目、通阳散寒;风
热感冒时加刺曲池、鱼际。用食指和拇指拿风池也可以起得效果。
2、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多属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所致。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
表里。实证时刺风池、太冲、内关,用泻法,风池配太冲清肝泻火、平抑肝阳,眩晕得平。虚证取风池
、百会、肝俞、肾俞等穴位益气养血以定眩。
3、偏头痛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生多与情志、风火痰浊有关。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阳化火或肝阳上亢,风
火循胆经上冲头部,或素有痰湿,随肝阳上冲留滞于头部少阳经脉。治疗取风池、太冲、率谷等穴,清
泻肝胆之火,祛痰湿以止痛。

4、紧张性头痛
本病的发生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眼过度疲劳有关。紧张可以导致肝失疏泄,眼过度疲劳会导
致头部气血运行不畅,针刺或按揉风池能通脉活血、通络止痛,解除头痛。
头痛是一个自觉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上颇为常见。主要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本文所总结的是以头痛为主症的发作性头痛,属颅内外神经调节障碍引起的非器质性脑血管功能疾病
,以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颈额部、枕部或颞部搏动性剧痛或跳痛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中、青年,以脑力
劳动者为主。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之所在,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要求是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使
髓海得以充养。而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偏头痛、青少年性头痛及功能性头痛,中医认为是经脉瘀滞
,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
5、颈椎病、颈项痉挛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广泛使用,长期伏案工作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颈椎病。按揉风池能舒筋通
脉、活血止痛,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椎间关节异常,减轻颈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对颈椎病、颈项
痉挛均有效。治疗颈椎病时配夹脊穴,治疗颈项痉挛配肩井、天柱等穴。
6、预防高血压
风池穴具有熄风清热降火,通畅气血,疏通经络的功能,有止痛作用迅速、效果良好的特点。不少
高血压患者,差不多都有这样经验,只要头颈后面“板牢了”,往往一量血压,就比较高了。如果我们
马上按揉曲池穴,人就会感觉好一点。现代针灸研究发现,针刺风池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作用,增加脑
血流量,改善病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使血管弹性增强,血液阻力减少。如果再刮刮人迎穴,血压也能
下来有些,因此,经常按风池穴可以预防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