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单鞭夺槊 尉迟恭单鞭夺槊典故的由来 尉迟恭单鞭夺槊

2016-01-08 09:38:08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0条评论

  尉迟恭单鞭夺槊

  尉迟恭是众多隋唐英雄中榜上有名的一位。也是民间很多户人家过年必贴的门神画像之一。他的名声直到现在仍然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关于描写尉迟恭的故事有很多,其中非常有名的便是尉迟恭单鞭夺槊这一典故。

尉迟恭剧照

  槊”这一字在古代的意思是指的长矛这种作战工具。尉迟恭擅长使用的打仗武器是长鞭,在很多关于尉迟恭的画像和图片中,这一点表现的非常明显。然而尉迟恭有一个绝技是他能够抢夺和避开长矛。每次作战打仗时,尉迟恭常常只身一人冲进敌人的军营,然而等到敌人发现并一起用长矛发起攻击的时候,尉迟恭却躲的十分巧妙,让长矛始终刺不到他,有时他还能凭借自己的勇力把敌人的长矛全部抢夺过来,这项绝活让他经常深入敌营打探军情,却又能毫发无损的回来。尉迟恭擅长夺槊这件事很快便在队伍中流传开来。

  这时候被封为齐王的李元吉也非常擅长使用长矛这种工具,听到很多士兵对于尉迟恭的这一评价之后,心里觉得很不服气,于是打算和尉迟恭比试。在两个人比试之前,尉迟恭自己卸掉了长矛的枪头,而李元吉即使是戴着枪头,却也没有刺到尉迟恭。这时候李世民看到便问尉迟恭,对于他来说,躲避长矛和抢夺长矛哪个更简单,尉迟恭说躲避简单。于是李世民便让他和李元吉再比试抢夺,谁知几个回合下来,尉迟恭单鞭便夺过了李元吉的长矛。这便是尉迟恭单鞭夺槊故事的由来。

  尉迟恭救主

  尉迟公之所以能够的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和厚待,除了与他骁勇善战,对主人忠心不二有关之外,其实也是为了报答尉迟恭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在当年,尉迟恭跟随李渊攻打隋朝天下的时候,他曾经被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招到了自己的旗下,后来便一直跟随李世民做事。在多次平定战乱的过程中,虽然尉迟恭在战争的胜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多次于危难中救出李世民,但真正的尉迟恭救主还是要属当时的玄武门事变。

尉迟恭剧照

  在626年,唐朝刚刚建立不久,边境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一次,突厥族突然发起进攻,这时候李建成主动推荐让李元吉带兵去攻打突厥族,并设计在和李世民一同给其送行时将其杀掉。这个消息无意中被尉迟恭知道,他没有犹豫,抓紧时间告诉了李世民,并希望他能够先发制人,以免引来杀身之祸。而李世民却因为与李建成有兄弟之情,出于仁爱之心,犹豫不决不忍大义灭亲。

  这时又是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发挥了作用,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设兵埋伏于玄武门的两侧,在顺利地铲除了李建成,李世民又骑马追赶李元吉,这时不小心李世民因为衣服被树枝挂住而跌落下马,李元吉趁机想杀死李世民,幸亏尉迟恭出现,李世民这才有惊无险,活了下来。这就是尉迟恭救主的故事。他不仅告诉了唐太宗李建成的阴谋,使其免于这次劫难,同样又在危急关头出现在李世民的身边,杀死李元吉。尉迟恭多次救主,这才是他能够得到李世民尊重的主要原因。

  尉迟恭黑白夫人

  尉迟恭虽然长得比较黑,但尽管如此,他仍然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是黑白夫人。而且尉迟恭的艳福的确是不浅,在娶亲的过程中,一次就娶了两位夫人—黑夫人和白夫人。这一故事在当时秦王李世民的军营中,也一时被传为佳话。说起尉迟恭和黑白夫人的相识,其实倒可以称得上是尉迟恭一见钟情。

黑白夫人剧照

  在秦王李世民与孟海公对战的过程中,尉迟恭代表秦王上前叫阵,孟海公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便派出他的黑夫人前来对战。由于尉迟恭本人也黑,所以他第一次见到黑夫人便有种见了自家人的感觉,心中非常喜爱,于是他便生擒黑夫人并把她带到了自己的营帐中,没有上交给秦王处置。秦王知晓缘由后,便派程咬金去撮合,结果却被黑夫人打了一巴掌,幸好尉迟恭握住了黑夫人的剑,才得以留住程咬金的性命。之后尉迟恭又瞒着秦王打算将黑夫人放走,患难见真情,黑夫人也被尉迟恭打动了,答应投降。

  第二日,黑夫人的妹妹白夫人前来叫阵,尉迟恭又一次将其生擒,在黑夫人的劝说下,白夫人也同意归顺,于是两人便一起在军帐中举办婚礼,一同嫁给了尉迟恭,成为了他的黑白夫人。从此以后,两人一同跟随尉迟恭南征北战,但从结婚以后,黑白两位夫人便再也没有上过战场杀敌,而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在家里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虽然是两姐妹共同侍奉一个丈夫,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却也十分的和睦。

2016-01-08 09:38:08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0条评论

  

  尉迟恭怎么死的

  大唐开国名将尉迟恭,半生戎马,随唐太宗征战沙场,为大唐开国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的尉迟恭告别疆场,颐养天年,虽依然操心国事,然而大半时间得以在家弹奏清乐,自娱自乐,享受退休生活,直至七十四岁逍遥离世,在中国古代众多年轻为国征战的将领中,尉迟恭的结局无疑是比较圆满的。

尉迟恭单鞭夺槊 尉迟恭单鞭夺槊典故的由来 尉迟恭单鞭夺槊

尉迟恭图

  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亲率大军从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命太子李治监国。此时,已在家中养老的尉迟恭得知消息后,上书进言,劝李世民此时御驾亲征,将导致朝政不稳,不如委派一位优秀的将领代为征伐这弹丸小国。尉迟恭所言本是个很好的建议,然而刚愎自用的李世民此时急于建功立业,丝毫听不进贤臣的进谏之言,反而让尉迟恭与他一同出征高句丽。

  此次远征,唐朝大军吃了败仗,直接导致了贞观后期唐代国运急转直下,唐太宗的病体也因此愈发沉重。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心灰意冷,依旧回家养老,再不问朝政之事。据说尉迟恭晚年除喜爱丹青乐器之外,还迷信炼丹服药,研磨各种金属矿石,配置丹药,并在家中后院挖池塘,兴建楼台,大搞室内装潢,甚至闭门不见外客,长达十六年之久。

  显庆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一代名将的人生至此落幕。唐高宗李治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予珍宝、兵器、乐器若干,并郑重将这位开国元勋葬入昭陵,为唐太宗陪葬。

  尉迟恭的儿子

  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恭与原配妻子梅秀英生有一子,名曰尉迟宝林。据说尉迟宝林生得黑面虎须,相貌威武,腰悬竹节钢鞭,手持一柄丈八蛇矛,武艺超群,勇冠三军,真可谓虎父无犬子。

尉迟宝林剧照

  隋末天下烽烟四起,尉迟恭凭借一身武艺有心投效明主,建功立业,于是忍痛离开家中妻子,外出投军。夫妻话别之时,梅秀英正怀有身孕,因孩子还未出世,尉迟恭这位准父亲也不忍离开。几经思量之后,他决定,为孩子起名“宝林”,并留下自己随身兵刃雌雄双鞭中的一根,刻上“尉迟宝林”姓名字样,作为日后父子相认的凭据。

  然而,兵荒马乱之中,梅秀英不幸为北国白良关总兵刘国桢所掳,被逼下嫁。梅秀英为了保护腹中丈夫的骨血,不得不忍辱偷生答应嫁给刘国桢为妻。孩子出生后自然成为刘国桢的儿子,取名刘宝林,长大后习得一身武艺,成为刘国桢麾下的一元猛将。在成长的数年中,梅秀英一直将其身世隐瞒,未敢吐露半点实情。

  李渊登基后,派李世民带兵东征西讨,一时间唐军所向披靡。尉迟恭作为先锋兵进白良关时,打伤刘国桢。年轻气盛的刘宝林为父报仇,和尉迟恭大战三天未分胜负。梅秀英得知后,终将儿子的身世如实相告,劝其不可认贼作父。刘宝林在阵前亮出刻着“尉迟宝林”字样的鞭来,双鞭相会,父子终于相认,遂倒反白良关,杀死刘国桢,报了家仇。梅秀英失节改嫁,羞愤自尽。至此之后,父子并肩作战,为大唐江山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9651/14715113904.html

更多阅读

尉迟恭 尉迟恭怎么死的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汉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中文名: 尉迟恭国籍: 中国民族: 汉

《隋唐英雄》尉迟恭与黑白二夫人 尉迟恭黑白夫人

跨年传奇大戏《隋唐英雄》正在湖南卫视黄金档热播。凭借《新水浒传》“阮小二”被观众熟知的演员赵帅在剧中饰演“尉迟恭”,与阮小二相比,尉迟恭身上更具看点。在已播出的戏份中,尉迟恭几乎都以帅气的打戏出场,而在随后的剧情中,尉迟恭助

秦叔宝为什么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最末? 凌烟阁功臣

在《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中,秦叔宝是与尉迟恭、程咬金齐名的大唐名将。《旧唐书》将尉迟敬德(即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即程咬金)、段志玄、张公瑾为同一列传,对他们是这样评价的:“史臣曰: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

弃暗投明术 弃暗投明 弃暗投明-弃暗投明

弃暗投明[释义]离弃黑暗的旧势力,投向光明的新力量。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元・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高鸟相良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佐。”明・梁辰鱼《浣纱记传奇・交征》:“何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明・许仲琳《

八面威风打一动物 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八面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中文名 八面威风 外文名 make a magnificent appearance 拼 音 bā miàn wēi fēng 结 构 主谓式 用 法 作谓语、定语 产生年代 古代 灯 谜 最威风的人――八面威风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声明:《尉迟恭单鞭夺槊 尉迟恭单鞭夺槊典故的由来 尉迟恭单鞭夺槊》为网友繁花落尽显清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