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
七年级上册(<?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5.6.9)<?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①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
③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②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如何发挥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4、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
⑴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⑵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⑶延伸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5、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延续生命的价值?
(1)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3)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学校好好学习,在家里孝敬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6、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我?
①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②认识自我的途径: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7、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为什么要发掘自我的潜能?)怎样发掘自己的潜能?
⑴认识自我的潜能:(为什么要发掘?)①自我是发展的,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②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还有许多潜能隐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我们要善于把它们发掘出来。③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⑵发掘自己的潜能(怎样发掘?):①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发掘潜能。②在心中想象出一个理想的形象,激励自己斗志,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要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8、情绪对人有何作用和影响?
积极影响: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 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消极影响: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9、为什么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控?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我们在拥有五彩缤纷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任何人都一样,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
10、我们应当怎样调控不良情绪(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1)注意转移法(改变注意焦点;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法)
(2)合理发泄法(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叫喊)。
(3)理智控制法(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心理换位法;升华法)。
11、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有哪些?(青少年为什么要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1) 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 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2) 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12、青少年面临的侵害有: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
13、青少年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1)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2) 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 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3)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主动学法用法
14.如果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你应该怎样做?(用智慧保护自己?)
(1)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2)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将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下册(1.4.5.8)
1、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
(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2)真正做到 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2、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自强精神?
(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 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2)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3)自强,是通向 成功的阶梯。
3、怎样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培养自强的品质?)
(1) 树立坚定的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4、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⑴自然因素: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⑵家庭、学校、社会和各种人为因素。(3)自身因素:道德品质、智力、体力、相貌等方面的缺陷。
5、挫折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挫折具有两面性或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6、我们应对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7、 国家为什么制订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答:⑴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⑵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 生活环境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现象还时有发生。
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8、未成年保护的四道防线是什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司法保护: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9、怎样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⑴求助有路,求助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⑵敢打官司,适用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⑶善于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10、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策略是什么?(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我们应该怎么做?)
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⑴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⑵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中,不要与其拼搏,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⑶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01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 知识点(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2.4.6.7.10)
1、烦恼产生的原因。
①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②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③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啰嗦,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父母的严格要求?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3、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及危害。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
4、如何看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时反抗不无道理。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5、如何克服逆反心理?(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与父母有效沟通?)
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是① 彼此了解是前提;② 尊重理解是关键;③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④ 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6、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法则)。
①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②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③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④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7、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与老师主动沟通?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8、与老师沟通时应注意哪些方法和礼仪?
与老师沟通的有效方法 ① 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②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③ 原谅老师的错误。
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① 礼貌待师;② 注意场合;③ 勿失分寸。
9、 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是:无限性(网络沟通无极限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两面性(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的正面作用: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游戏、会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诱惑欺诈行为。
10、怎样利用网络优势?
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再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11、网络交往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⑴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2)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3)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12、网络交往中要遵守哪些最基本的规则?
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等。
上网更要遵守法律。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等。
1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网络? 青少年怎样文明上网?
(1)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要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4)不进营业性网吧,可在家中或学校上网。(5)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
14、礼貌的重要性是什么?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讲文明、讲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这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15、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1)语言文明的魅力: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2)态度亲和的魅力:增添交往的魅力,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3)举止端庄的魅力: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16、我们为什么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
①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②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17、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就个人礼仪来说,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许多方面。
18、什么是诚信?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19、诚信的四条守则是什么?
① 坚持实事求是;
② 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礼利益一边;
③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④ 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0、为人处事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②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③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21、怎样理解“善意的谎言”?
①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②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为了维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而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且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八年级下册(2.3.6.8.9)
1、我国法律规定了基本义务的内容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2、什么是法定义务?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3、什么是道德义务?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履行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4、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5、怎样忠实履行公民义务?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6、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什么?
生命健康权
7、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8、公民应该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公民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生命健康权?)
1)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2)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3)当自身生命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4)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5)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9、我们应该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2)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因故发生了争执,要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以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伤害事件的发生。3)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10、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意义)
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11、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1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当怎样依法维护?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13、我们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14、我们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④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15、为什么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
①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②在现代社会,商品生产规模扩大,花色品种繁多,构造日益复杂,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在选购上处于被动地位,③相对于有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的现象,这些都使消费者处于不利的地位。
16、为什么必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要性)?
①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而消费者处于不利的地位;还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②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17、在我国,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
18、作为消费者,怎样炼就一双“慧眼”?(如何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1)作为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会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2)我们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3)还需要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
4)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19、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要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等。
20、我国保护消费者的专门法律是什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1、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的维权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2、谈谈你对公平的认识。
①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②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公平受个人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
③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
④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23、我们心目中的公平是什么?
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相应的利益。
24、为什么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公平?(公平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5、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应怎么办?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理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法律角度】
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心理角度】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道德角度】
26、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意义。(社会为什么需要合作?)
①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③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27、怎样公平合作?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