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y Liu

1. 一个孩子的“自恋”
在“母爱的为难”那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母亲可能有的自恋:她会把孩子当成是延伸的自己,然后希望孩子能够满足她所有的期待。母爱最难的部分,其实就是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于自己而存在的个体,她需要去支持这种独立和分离,但她却很可能学不会放手。最终,这样的母亲可能会变得非常控制,最后让自己和孩子都非常痛苦。
但是作为孩子,我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自恋”呢?
我们是否跟父母一样,把他们当成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延伸,觉得他们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呢?
很多父亲或者母亲选择跟不适合在一起的伴侣继续生活,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会说:“妈妈/爸爸,如果你们离婚的话,我就活不下去了!” 当然父母选择留在一段不幸的婚姻当中,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但当我们这样“威胁”父母的时候,可否想过他们生活的是否幸福?
我听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因为家暴跟自己的丈夫离了婚,那个时候她母亲还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因为母亲长得很漂亮,也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即使离婚了,当时也有很多来追求她的男士。有一天她回到家,发现母亲在和一个她不认识的陌生男人愉快的交谈,她顿时就觉得自己的世界要崩塌了。后来母亲问她,愿不愿意接纳一个男人做她的继父?她哭喊着说不要,还说母亲太自私了。那天她跟母亲大吵了一架,还跑到同学家里“离家出走”了一天。
后来母亲跟她谈心,很坚定地告诉她说:“女儿你放心,在你上大学之前,妈妈都不会再给你找一个’爸爸’了,妈妈就好好照顾你。” 她的母亲跟那位男士分了手,从此真的没有再跟谁谈过恋爱。时光荏苒,转瞬她已经大学毕业,但母亲还是孤身一人。看到渐渐年迈的母亲,每天独自一人生活,在她离开家之后经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突然觉得,原来那个很自私的人,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求父母给予我们自由,我们深深地渴望他们可以把我们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但我们是否真的把他们当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梦想,爱情和生活的人来对待了呢?
很多父母都以自我牺牲的形式来爱我们,于是我们好像也就把他们这样的自我牺牲视为了一种自然。最近我回到家里,好像“理所应当”的妈妈就该给我做饭,好像“理所应当”的爸爸就应该去买菜洗碗,而我就回到小时候的那个自己,只负责消灭他们忙活了半天的美食。
如果父母在很多事情上跟我们的想法不一致,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容许他们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呢?他们也是一个独立于我们存在的个体,既然是独立的,是不是就注定会有不同的想法,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呢?
3. 哦,原来你也是一个需要我尊重的独立个体!
没有人不渴望被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这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父母。
小时候,我们一直渴望自己的想法被他们倾听到,自己的梦想被他们支持,自己的情感被他们认可,自己的才华被他们欣赏,自己的努力被他们看到。现在我们已经成年,甚至自己也开始为人父母,是不是也到了我们可以去倾听他们,支持他们,认可和欣赏他们的时候了?
也许这一切都好难。也许你会说:可是他们都没有好好的倾听和支持过我!
所以我并不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这么做,甚至说的极端一些,我觉得有些孩子应该远离他们的父母,因为父母给他们带来的创伤和伤害实在是太大太难以承受了,所以也许他们在尊重父母之前,要先尊重自己。这些极端的情况,我会尽可能在未来的文章中跟你探讨,比如如果应对有自恋人格的父母或者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母。
但如果你跟我一样,生长在一个普通的,父母并不完美,却也尽心竭力的爱着自己的家庭,也许现在是时候该我们去学会如何尊重我们身边这两个最亲近的深深爱着我们的人了。
也许他们还是经常试图“干涉”我们的人生选择,经常没有界限的踏入我们的私人心理领域,经常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也许他们并不理解我们的梦想,并不懂我们的追求,并不看好我们对伴侣的选择或者对孩子的教育。
但也许我们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如果父母没有按照我对“尊重”的定义来对待我,我就有理由也同样不按照我尊重一个人的方式去尊重他们?
而如果我们真的觉得自己比父母更懂得尊重,那么可不可以由我们来教会父母,如果把一个人当成是独立的个体去自尊?
我想这是我需要修炼的功课。
如果母亲真的不喜欢看书,那我是不是应该尊重她的选择,而不是告诉她说:“你应该多读点书!”?
如果父亲真的不喜欢跟我谈他的感受,那我是不是不要总逼着他跟我“谈心”,而是听听那些他感兴趣的话题?
如果他们想要的生活就是规规矩矩,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不把自己的那些什么“活出自我”强加给他们,让他们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
我想尊重,跟爱一样,都需要在每天的连接中被修炼。
希望我也能时刻的提醒自己,就像我渴望被聆听,被支持,被看到一样,你们也同样渴望并且值得被我,带着全部的好奇,真真正正的看到......
来源:繁荣成长工作坊 指月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