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心之家”,向权威心血管专家提问
奥运会最萌段子手傅圆慧的金口一开,“洪荒之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霸占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很多人表示已经被洪荒之力“刷屏到吐”,但仍然忍不住继续使出洪荒之力。没点洪荒之力,你都不好意思在圈里混了。
“心之家”也来凑个热闹!作为负责任的心脏管家,我们要反转地告诉大家:保养心脏不需要“洪荒之力”,做好下面的几件小事,它就很满意了。
走路半小时
走路是最“价廉物美”的锻炼方式。它老少皆宜、说走就走,不像跑步、去健身房那么有“压力”。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几乎可以增进身体所有部位的健康。长期坚持徒步的人,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神经衰弱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等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喜欢乘车和久坐少动的人。
要怎么走呢?第一,锲而不舍。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第二,健步行走。步伐要跨大,跨步时后脚跟先着地,再顺序让脚底、脚趾着地,接着脚趾用力蹬离地面。抬头挺胸,膝盖微弯,有节奏地摆动双臂使下臂呈约90度,向后摆到胯后,向前摆到与肩同高。第三,量力而行。健走速度舒适而敏捷,以微微出汗最佳,而不是大汗淋漓,锻炼后心率在“170-年龄”为宜。
蔬果满一斤
水果蔬菜,心脏的最爱,可我们的蔬果吃得远远不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J)上的一项研究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与不食用水果的人相比,每天食用新鲜水果的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降低40%,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了34%。然而遗憾的是国人每日新鲜水果的人均摄入量仅为85克,少得可怜。此外,超过90%的人每天吃蔬菜不够5种,而且类别单一。

今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应摄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占1/2;摄入水果200~350克,不能用果汁代替鲜果。“天天有水果,顿顿有蔬菜;花样够5种,每天满1斤。”——你记住了吗?
好友两三个
你是个爱交朋友的人吗?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交积极的人心率更平稳。在经历环境变化时,让自主神经系统更好运转的方式就是积极接触其他人、提高社交能力。融入新环境的速度越快,心脏就越健康。瑞典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朋友多的男性患心脏病的风险要比朋友少的男性低得多。朋友多,意味着其从社会上获得的支持也多,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而这种关心,对缓解压力十分有益。
当然,我们不需要无限度地结交“酒肉朋友”,寻到三两知己,欢乐时,品茗游历,豁达看天下、论成败;失意时,如和风细雨般地互相安慰;年老了,互相监督提醒,强身健体,便是人生幸事。
赏乐四五曲
谁是心脏“治愈系”高手?音乐当仁不让!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人,其血管输送血液的功能比从不听音乐的人高26%,胆固醇水平也有所降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这可能是听音乐时,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水平有所增加,该物质是有效的“血管舒张因子”,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血栓形成等。
还有研究发现,不同的音乐对身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古典音乐、某些歌剧与身体节奏“同步”,对降低血压很有帮助,而快节奏的流行音乐、电子音乐、重金属音乐则会使血压升高。——花一点时间,听上几曲自己喜欢的音乐,帮助自己暂时忘却烦恼,何乐而不为?
静思十分钟
浮华的现代生活中,压力和欲望时刻缠绕着我们,如何给疲惫的身心找一个“世外桃源”?研究人员发现,沉思冥想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左右的闭眼静坐沉思,可使动脉壁厚度明显缩小,患心血管疾病、中风及死亡的概率比对照组要低47%,“英年早逝”的现象也较少发生。其原因可能与减少身体紧张程度,从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关。
每天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找一个安静、无人打扰的地方,比如书房、卧室、草坪等,抬头挺胸盘腿坐在地面或椅子上;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心里默念“放松、放松……”接着想象一些大自然美好的画面,或者什么都不去主动想。你会发现,大脑慢慢放空了,身体放松了,心情愉快了,心脏有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