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札记 李务农:《红楼梦》的宇宙境界——读书札记

原题:《红楼梦》的宇宙境界——读书札记

李务农

 一

    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是深刻的,而一两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就有这么四个派别。这就是历史学派,社会学派,文学派和最近一二十年来形成的文化学派。

    历史学派──是指用考据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理解和解释《红楼梦》。“索隐派”和“考证派”就是其主要代表。他们是建国以前“红学”研究的主流。索隐派,旧红学派,在乾嘉时期出现的。该派一反宋明儒注重义理阐发的倾向,而径直回到汉儒注疏训诂的老路。对于历史和经典该派已无力作创造性的发挥,而谨守着考据、训诂、注疏、辩伪、校勘、辑佚的繁琐工作,不敢越雷池半步。此种方法进一步泛滥到文学艺术领域,便把小说、戏曲等等也卷入到繁琐考证的漩涡中去。于是在冰冷的考证中,艺术变成了学问,体验化为猜谜。该派的兴趣并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在作品的政治内容和社会意义方面。说什么贾宝玉就是顺治皇帝,林黛玉就是董鄂妃。蔡元培说,“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红楼梦就是朱楼梦,是对朱明王朝的一曲挽歌。因此认定《红楼梦》是一部排满的书。考证派,新红学派,产生于五四之后,胡适是该派的代表人物,后来还有俞平伯和周汝昌,现在又出了个刘心武,他们主要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与作者或与历史上某一真实人物的关系。

    社会学派──从某一社会学原理出发去解释《红楼梦》,主要代表是李希凡和蓝翎。这是建国以后解释《红楼梦》的基本模式。说《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的书。最后荒唐到给红楼梦中四百多号人一一划阶级成分,贾母、贾政是大地主,而刘姥姥和焦大是贫下中农等等,不一而足。

    文学派──代表人物有何其芳和蒋和森。此派主要是更多地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对作品主题、人物性格、语言情节、结构等方面的具体解释。该派对作品本身的内在精神特别是从此种精神中透视出来的文化精神缺乏明确的意识和深入领会。

    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是刘再复和成穷。他们认为前述三派的局限是因为他们把这部巨著的无限时空简化为有限且狭小的时空,从而使《红楼梦》产生价值上的巨大贬值。他们缺乏一种自觉的形而上学阐释的价值进路,把作品可能具有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精神锁闭起来。从而阻断了解释者就作品而进行的反思、追问和批判的可能性。而阻断了这种可能性,也就真正丧失了变革传统、创造历史、重铸文化的能力,也就从根本上堵塞了文化传统超越自身走向未来的通道。此派又称价值论派,刘再复认为,价值绝不是现实,既不是物理的现实,也不是心理的现实,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意义性,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事实性。就是说,价值存在的领域不在经验可及的现象界,而在超验的本体界;价值的表现形态是意义而不是实际的事实性;与价值打交道的能力不是人的感性和理性,而是人的灵性即超越性。艺术、哲学、道德、宗教等等在本质上都是人追求意义返回家园的一些手段和方式。它们的存在,就是人挽救自己和世界的一种努力。文化学派以王国维为宗师,从王对《红楼梦》的评论中受到了启示,从而从宗教的哲学的亦就是从价值及精神的角度去阐释《红楼梦》的文化意义。这一派眼界开阔远大,从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出发,从人的终极关怀出发,用现在一句时髦话说,就是以人为本,对红楼梦作文化评论。我认为这一派独标格调,博大精深,把握了文学是人学这一根本前提,开掘了出了人性的新层面,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开创了红学评论的新领域,功莫大焉!

    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评论为何会引起文化学派人士的特别关注呢?王关于《红楼梦》的评论究竟说了些什么呢?王国维说:“《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宇宙的也,哲学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之精神。”《桃花扇》为何不及《红楼梦》呢?为何政治的,国民的历史的就不及宇宙的哲学的文学的呢?首先我们来看《桃花扇》。

    明末遗臣阮大铖卖国求荣, 归顺清帝。他设宴款待才子侯朝宗, 要收买他, 侯不为所动。席间侯初遇歌姬李香君, 感其节义, 心生爱慕,后来侯与好朋友冒辟疆往歌苑再访香君, 侯赠香君纸扇, 并于扇上题诗示爱, 却苦无礼金下聘. 阮得知此事, 以重金利诱朝宗, 幸得香君点破, 侯拒受阮恩惠。朝宗与香君成婚后, 清兵南下, 朝宗遂往扬州投效史可法抗清。阮遣杨龙友迫香君修书朝宗劝降, 香君不肯, 撞柱自尽被救。斑斑血渍染红朝宗所赠纸扇, 辟疆见状把血渍改画成桃花表香君节义。杨州城破, 朝宗遭清王爷多尔衮所俘。多爱其才华劝降, 朝宗便以诛阮、杨二人为投效条件。朝宗回歌苑寻香君, 香君惊见朝宗身穿清朝官服, 知他已变节, 怒极退还纸扇。辟疆告知朝宗桃花血扇始末, 侯醒悟, 重新振作。

    孔尚任的《桃花扇》所关注的是政治、家国、历史境界,亦就是家国大事,具体而言就是扬明抑清,洋溢着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崇尚正统,贬抑异类异族。《三国演义》、《水浒传》直至清代谴责小说的基本境界均是如此主题。中国文学的主脉,其主要精神是政治关怀、家国关怀、历史关怀的精神,其基调也正是政治浮沉、家国兴亡、历史沧桑的咏叹。

    刘再复因此不无感慨地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权术、心术的大全。其中的智慧、义气等也因为进入权术、阴谋系统而变质。而《水浒传》则是 “造反有理”和“情欲有罪”,在这两大理念下造成暴力崇拜和残酷的道德专制,尤其是造成审判妇女的道德专制法庭。尽管这两部小说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上说,都是精彩的杰出作品,但从文化批评(价值观)的角度上说,则是造成中华民族心理黑暗的灾难性小说,可谓中国人的两道“地狱之门”。《红楼梦》反映着人类健康的、正常的一面。可以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精神内涵不代表人类的期待。而《红楼梦》恰恰代表着中国和人类未来的全部健康信息和美好信息。这是关于人的生命如何保持它的质朴、人的尊严如何实现、人类如何“诗意栖居于地球之上”的普世信息。这些远离暴力、远离机谋的信息永远不会过时。

 二

    那么《红楼梦》的宇宙境界其外在的的概念是什么呢?

    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石头……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本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

    这里有几处值得注意:贾宝玉的肉体凡胎原来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的一块石头,这石头有了灵性;女娲氏炼石补天是何年何月是哪朝哪代当然不可知;后来石头变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幻化人形,修成女体,这就是后来的林黛玉;一石一草幻化成人形下到人世间是木石前盟,是依情还泪,泪尽而亡其实是情尽而亡。宝、黛的生命来自宇宙,是地球之外的生命,是石头和草木幻化成人形。在宇宙中石头和草木有灵性吗?我们来看今天科学家的言说。

    有机生物体都是由碳、钙、磷、硫、铁、铜、硒、钾、镁、锌、碘、铬、钼、锰等三十多种矿物质及化学元素组成,这些都源于初始的地球,源于星尘,也就是说我们源于“石头”,没有“石头”就不会有地球上的有机生物体,有机生命源于石头,复归于石头,生物体死亡后会重新变为化学元素即所谓的石头。

    过去,人类对“生命”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他们只将与自身相似的、能不断复制、繁衍、新陈代谢的物体称为“生命”。运用今日的科技,我们就能发现整个宇宙也是一种不断复制、繁衍、新陈代谢的活体,宇宙生命体通过上夸克、下夸克组合成质子与中子,再与电子一起组合成“原子”,就象地球上的有机生命体通过粒子、原子、有机分子组合成“细胞”。

红楼梦读书札记 李务农:《红楼梦》的宇宙境界——读书札记

    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这样一个硬梆梆的物质世界,怎么会有精神?他们可能会反问:“石头有精神吗?”如果将石头放到银河系、宇宙中去观察,它就是宇宙精神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象人体内的单个分子是没有人类精神的,但由众多分子构成的人体就具有人类精神。我们人类作为有机分子级的有限存在物,是不容易理解宇宙之神这种永恒生命体的,但如果运用科学,就能使我们超越有限,感知到造物主的博大。

    从粒子层面看,石头就是一种神奇的物体,它不是一种死物,它是由众多电子以光速各自围绕原子核运行构成的,如果将我们缩小到光子的尺度上,并且以光速运行,就会看到石头的结构中绝大部分是空的。石头是一种光速运动的活的存在物。正因为电子运动速度太快,才使我们误认为石头是不动的。我们的有限,不仅是认知上的有限,更是时空上的有限,如果我们用1000亿年这样一种时间尺度,将一块石头放到整个银河系空间中去观察,就会发现石头(原子)的运动,它们就象身体内流动的血液。宇宙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宇宙万物的运行充满和谐与秩序?因为宇宙是一种永恒的生命体,它无始无终地存在于无限空间中。

    刘再复说,爱因斯坦作为宇宙研究的旗手,也看出地球不过是寰宇中的“一粒尘埃”。曹雪芹、爱因斯坦都有一双大慧眼或者说都有一双“天眼”,这就是宇宙的大观极境眼睛。曹雪芹的“大观”眼睛化入作品,便造成《红楼梦》的宇宙境界。在“大观”眼睛之下,所有的世俗概念、世俗尺度全都变了。一切都被重新定义。所以《红楼梦》一开篇就重新定义“故乡”,而通篇则重新定义世界,重新定义历史,重新定义人。故乡在哪里?龟缩在“家国”中的人只知地图上的一个出生点,“反认他乡是故乡”,不知道故乡在广阔无边的大浩瀚之中,你到地球上来只是到他乡走一遭,只是个过客,怎么反把匆匆的过处当作故乡、当作立足之处呢?把过境当作立足之境,自然就要反客为主,自然就要欲望膨胀,占山为王,占地为主,自然就要夜以继日地争夺金银满箱、妻妾成群的浮华境遇。

    宝、黛来自天外,来自宇宙,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正如诗人徐志摩所说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具有宇宙境界的人何等潇洒何等干脆何等超脱。不为汉唐家国事,只为永恒的情感标炳千秋。

 三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隐对《好了歌》中提到的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的不可靠性与不可测性作了更为形象而富有文采的描绘,而且直接挑明了人生荒唐乖谬,不足留恋。人赤条条地降生到这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接触人事的扩大,勒在身上的绳索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牢固。亲情、友情、爱情、财富、功名、地位、荣耀等等,象一个交错盘杂的渔网,把人紧紧地缠绕。花草,存在的意义在于绽放一朵朵艳丽的花;雄鹰,存在的意义在于翱翔于辽阔的天空;骏马,存在的意义在于驰骋于广袤的草原……世间万物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红楼梦》作了很好的回答。这就是《红楼梦》内在的宇宙境界——超越精神。具体而言体现在这么五个方面:即感性对理性的超越;主观对客观的超越;个体对社会的超越;精神对功利的超越和个人自身的自我超越。《红楼梦》用至圣之情,友情爱情悲悯之情去超越一切的。其代表人物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双双完成了这一崇高使命。

    贾宝玉的疯呆痴傻狂,不走仕途经济的老路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挑战,是个体对社会的抗争与反叛。宝、黛为情而生为情而死是感性生命诗性生命对理性教条的超越,是精神追求对功利欲求的超越,他们的死和皈依佛门最终超越了自我生命的有限性,他们始终活在纯真里,活在价值中,活在自由中,活在神圣中,他们的人生信条是:生命不能苟且,意义不能失落,人格不能贬值,尊严不能渗水。

    红评家归隐书林在《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一文中说:贾宝玉是贾府里荣国府的嫡派子孙,生长于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作为贾府振兴的希望之所系,贾宝玉受到贾母等家族上层人物的特别宠爱。他本应该为了家族的利益,遵循传统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道路,成为一个标准的封建士子和孝子。但他却叛变了。他有着过于敏感的自尊,孤傲的崇高,绝俗的超逸,怪异的性情,是这一个独特的“我”以对生活的热情关注,对生死的敏感,对生存的感伤,对真情的追寻,对生命哲理的思索,向人们诉说了心灵的焦灼。然而执着于红尘生活的芸芸众生又哪里会对自我进行思考?失落、感伤、痛苦、孤独、虚无似乎从来没有驻足于他们的心间!贾宝玉看见了许多黑暗,看见许多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而无力相救,经历了家族的巨大变故,可算是一个梦醒者。这使他经常陷入巨大的内心痛苦之中。宝玉用自己的真实性情来对待这个社会,他的痴、傻、呆、狂都是当时自然的心理释放,可在“正常”的人的眼中这却有几分变态的感觉。徐瀛在《红楼梦贾宝玉赞》中说:“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宝玉为林黛玉心目中、意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幽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此为天地男女之至情。……宝玉圣之情者也。”所谓“至情”、“尽情”、“圣之情者”皆是指宝玉的并非一般的男女之情,而是达到了人类之情的最高境界。贾宝玉的“情”不只是男女之情,而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以“情”至上的生活就是一种审美的、哲理的、艺术的生活。《红楼梦》中基督式人物就是贾宝玉。在茫茫的人间世界里,唯有一个男性生命能充分发现女儿国的诗化生命,能充分看到她们无可比拟的价值,能理解她们的生命暗示着怎样的精神方向,也唯有一个男性生命能与她们共心灵,共脉搏,共命运,共悲欢,共歌哭,并为她们的死亡痛彻肺腑地大悲伤,这个人就是贾宝玉。他爱一切人,包容一切人,宽恕一切人。他不仅爱那些诗化的少女生命,也包容那些非诗、反诗的生命,尊重他们的生活权利,包括薛蟠、贾环,他也不把他们视为异类。贾环老是要加害他,可是他从不计较,仍然以亲哥哥的温情对待他、开导他。薛蟠这个真正的混世魔王,贾宝玉也成为他的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打酒令。贾宝玉心里没有敌人,没有仇人,也没有坏人,他不仅没有敌我界线,没有等级界线,没有门第界线,没有尊卑界线,没有贫富界线,甚至也没有雅俗界线。这是一颗真正齐物的平常之心,一颗天然确认人格平等的大爱之心,一颗拒绝仇恨、拒绝猜忌、拒绝世故的神性之心。

    爱情是林黛玉的宗教,是她的生命的意义所在。一个纯情女子,为着自己追求的爱情,为着唯一的人生理想,最终结束了自己清洁高雅的生命。黛玉就这样挥洒着血泪写就爱情的悲歌,用一生的血泪来寻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唯一的知己。她最终为爱哭干眼泪,含恨死去,滴尽了相思血泪。情不可堪,生又何为?生只因有情在;若情不在,则生已无可留恋。大抵泪非“泪”,实是“情”;“泪尽夭亡”,实是“情尽夭亡”。

    《红楼梦》用至圣之情,即宝、黛的博爱超越了人的局限。地球渺小,人更渺小,人要谦卑、人类要友爱、人是平等的,宇宙境界昭示着人们要平和地友善地相处在这个可怜的地球上。因此,我们想到了2007年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为何被列为悼念对象。在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自杀的凶手赵承熙。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对凶手的宽容意味着什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们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校方也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以体现人性关怀。

    人为何要有超越精神?超越精神为何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人的生命是个有限之物,人的心智亦是个有限之物。而偏偏人的欲望是个无限之物,它要拼命接近无限和永恒。当然,速朽的肉体生命和有限的智力无法满足人的这一欲望,人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就只能走价值和意义追求另一条求生之路,这就是超越精神产生的必然出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多么繁华,多么热闹人世间啊,转瞬之间就一切都无情地绝了灭了。因此此岸不可靠,物质的现实都不可靠,只能在精神的价值的彼岸世界寻求生命的意义。科学再发达、财富再增加、社会再完善,人的本体性恐惧和痛苦也无法摆脱。故而,人需要精神家园!死亡意识带来恐惧感和超越精神,恐惧感超越精神又带来抗争和奋起,这就是人之为人的逻辑。如果一个民族缺乏恐惧感和超越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很难具有抗争精神;如果一个人没有恐惧感和超越精神,那他就会裹足不前。恐惧和超越为生命的迸发提供动力和契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最恐惧的莫过于时间与空间,它们的永恒和无限是一架悬在人类头上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在宇与宙之中,任何有形的、具体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渺小的、短暂的,动物如此,人亦如此。正是人对自身的有限短暂的恐惧和超越,使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哲学的重要课题,也使那些形而上学者们把无限与永恒给予了超现象、超现实,也就是超时空的绝对本体。超越精神属于人的本质,就个人而言,这种超越精神使人生成为一种不停的运动,力求摆脱短暂而趋向永恒,摆脱有限而趋向无限,卓然挺立,自强不息。受这种超越精神激励的人心,能如莲花之出于淤泥而不染,能如松柏之冲出磐石而向上。个人因此而有纵向的深度并充实丰满,免于平面的浅薄与排挤倾轧,因而能“穷则独善”,完善人格。就社会而言,这种超越精神使个人能意识到他人的同等人格与天赋权利,从而能彼此尊重、平等相处,从而使“他律”化为“自律”,形成“公民社会”。受到这种超越精神激励的社会成员,不但不会无法无天或成为一个犬儒主义者,反而会投身于改良社会的伟大实践。超越使人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类,有更大的勇气和担当去走人生的长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0051/653262214122.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读书笔记35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200

红楼梦读书笔记200读《红楼梦》有感《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使人百看不厌。《红楼梦》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末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3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300字我又读了一本着名的书,它就是――《红楼梦》。看看它会带给我们哪些故事呢?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 读《红脖子》有感600字

读《红脖子》有感600字今天,我兴致勃勃地看了一本精彩绝伦的好书,这一本书的名字就叫《红脖子》。之所以我喜欢这一本书是因为此书中有很多动人的动物故事,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篇就是《棉尾兔破耳朵》。文中描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它

声明:《红楼梦读书札记 李务农:《红楼梦》的宇宙境界——读书札记》为网友起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