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 刘备
纵观刘备的一生,其实他前期都是在寄人篱下,虽然他后期曾辉煌过一段时间,但是很短暂。不知为何,在刘备寄人篱下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才投奔他,其中就有关羽等人,也许是刘备对待人才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但都不能改变其境况。其中有些士大夫们非常看好刘备,但是又没有至死追随刘备,这又是为何呢?其原因还是刘备境况凄惨,不能实现士大夫的抱负。
仁德之君刘备
田豫在离开之后,刘备带着军队前往豫州任职,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个人才,分别是陈群和袁涣,但是他依旧错过了这两个人才。陈群,字长文,是颖川许昌人士,其隶属于豫州刺史部,也也是为何刘备能够遇到他的原因所在。陈群的家族在中原那可是有名的士大夫家族,他的父亲是陈纪,在当地也有很大的名气。鲁国的孔融,他是孔子的后裔,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年龄在两父子之间,先是孔融认识了陈纪,然后陈群才跟孔融结识,于是,陈群的名字也就越来越大。刘备到了豫州之后,他本来就是一个善于礼贤人才的人,他必然不会不知道陈群的大名。因此,他到了豫州地界之后,就征召陈群前来大人别驾,就是想要跟陈群套套近乎。于是,两个人就有了交流,彼此对对方深表佩服。
可是没过多久,陶谦去世了,徐州的官名希望刘备前往,让他担任州牧。刘备非常想要前往徐州,但是陈群却建议他不要去,分析了去徐州的利弊,但刘备执意如此,陈群没办法。后来,陈群的预言相继成为现实,奈何刘备因为对地盘强烈的占有欲望,失去了这样一个人才。
陈群 司马懿
关于陈群此人,他一生中有几个奇怪的地方,其中在对待郭嘉事情上就很奇怪。陈群在加入曹魏政权之后,就一直死心塌地的追随曹操,替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在跟上级和同僚相处的如鱼得水,非常的好,却反复检举郭嘉,陈寿是这么评价他的,说他是“清流雅望”,反倒他跟司马懿的关系的却非常的好。
曹魏重臣陈群
从出身来看,陈群和司马懿都是名门贵族出身,而且两个人都是博学多识的一类,在曹魏政权中,他们的家族具有一定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必然这两个人会有所交际,关系好那是必然的事情。
从在曹魏政权任职的地位来看,陈群在曹操时期,由于其良好的品格和刚正不阿的处事方式,对曹魏政权来说是一大贡献。而到了曹丕时期,陈群首先提出了九品官人之法,深受曹丕的重用,令其领中领军,跟随他出征孙权。而司马懿虽然身负才华,但是在曹操时期,被曹操所怀疑,临死前还跟曹丕说:“司马懿此人不可重用,必有祸乱。”然而到了曹丕登基之后,没有听信曹操之言,反倒重用起司马懿,让其率军对抗吴、蜀两国的军队,并取得了不错了战果。在曹丕临死之前,曾立下遗诏,将下一任皇帝托孤给三个大臣,其中就有陈群和司马懿,那么两位朝中大臣必然会有更多的交集。
从目的上看,陈群忠心耿耿对待魏国,尽心竭力,但是司马懿是想要篡改魏国,成为魏国真正的掌权人,那么他们两个曾经的好朋友到最后必然会反目成仇。
陈群郭嘉
对于陈群的为人和品信,可以说曹魏政权中没有人能够从他身上找到缺点。身为御史中丞的陈群,他负责对百官行为的侦查,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不拘小节的郭嘉
在他刚当上这个职位的时候,他常常议论国家为人不检点,因此多次在朝堂之上投诉国家,但是郭嘉依旧神情自若,根本就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而作为当时的领头羊曹操,他对陈群能够秉公执法感到欢悦,对其行为赞赏有加,但是又怜惜郭嘉的才华,并没有对其作出任何的处罚。关于此事,后人就会有疑惑,此二人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有不和?
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史书上对其记载不详细,认为这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只会一笔带过。然而后人讨论这样的问题,就得从多方度探索事情。
1、从陈群为何要检举和得罪郭嘉看
陈群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士大夫形象,至少从史书上其的记载,陈群的性格就跟他的家世很符合。陈群是一个讲究公正、怀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郭嘉不检点的行为之后,他必然会有所不满,不希望跟此人共居朝檐,并且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2、从郭嘉的态度看
郭嘉此人的确行为不检点,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个人认为郭嘉一心辅佐曹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张良一样的人,因此,除了这个目标,他不会在意其他因素,只为图个逍遥。虽然监察官陈群发现了自己的不检点,但这不影响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且以郭嘉的聪明才智,肯定能够懂得陈群的用心,都是为了曹魏政权着想,因此,他不会过多的怨恨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