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富道路上,梁伯强不是一个幸运儿。他曾经几次被命运打倒在地,但最后又倔犟地爬起来。他积累的财富几度灰飞烟灭,但又一次次在他“再来一次”的喊声中重新聚拢。1998年,或许是出于感动,命运改变了对梁伯强的态度,开始对他眷顾起来。这年4月的一天,梁伯强在一张别人用来包东西的旧报纸上,偶然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话说指甲钳》。文章说, 1997年10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中南海会见全国轻工企业第五届职工代表时说:“(你们)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文章说,当时朱总理还特意带来3把台湾朋友送给他的指甲钳,向与会代表展示其过硬的质量、美观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并以此为例,激励大家要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希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把产品档次、质量尽快提高上去。

梁伯强读到这篇文章,眼前一亮。他再一了解,得知这件事令当时国家轻工部压力很大,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轻工部还联合五金制品协会在江浙开了几次会议,寻求突破这个问题的方案,但都没有根本解决。梁伯强得知这些情况后非常兴奋,因为他做了十多年的五金制品,这正是他擅长的事情。他知道机会来了。梁伯强的“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现在,梁伯强号称“世界指甲钳大王”。一个一向不顺的创业者,在蹉跎了半辈子后,终于靠自己的一次敏悟改变了命运。梁伯强的成功,在于他长期的职业经历和积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懂得借势。他借的是朱基讲话之势,借的是轻工部“老房子着火”之势,因而一举成功,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