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作者: [美] 彼得·门德尔桑德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WHAT WE SEE WHEN WE READ
译者: 应宁
出版年: 2015-5
页数: 456
ISBN: 9787550251403内容简介《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见了什么》,可谓门德尔桑德(Mendelsund)的浩瀚阅读量与缜密哲思的结晶。
早在几年前,他就在博客上撰写了长篇的随笔,探讨阅读与视觉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个主题来源于一次与友人的谈话,让他偶然发觉,读者理所当然地以为业已镌刻在脑海中的文学人物形象,实际上并不那么清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安娜·卡列尼娜》: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大多认为自己对安娜的形象记忆颇深,浓密卷发,纤纤素手,迷离的眼神……然而她的鼻子长什么样?她有刘海吗?笑起来有鱼尾纹吗?更多的细节,在我们脑中竟是一片模糊,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物在盘问下分崩离析。
这便是门德尔桑德的提问:那么在阅读时,我们究竟看见了什么?
零ZEЯRO世界符号大全作者: [日] 松田行正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世界符号大全
原作名: ZEЯRO
译者: 黄碧君
出版年: 2011-4
页数: 280
ISBN: 9787511706553内容简介日本著名的艺术指导/平面与书籍设计师松田行正在他的《零ZEЯRO:世界符号大全》中,以“0”为起点,搜罗了各式记号、暗号、符号、文字,是以121种概念呈现的图案集。
从摩斯密码、棒球记分记号、音乐符号、天气图符号,到共济会暗号、家纹、苏美文字、西夏文字等等,种种复杂怪异、有的已失去功能、更甚者已消失的文字和记号,聚集成一幅幅系谱式学的符号大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每一页的大小也是11的倍数,宽121毫米×长209毫米,正文的版面篇幅也是以11毫米为单位。
万物身刻文艺并潮牌的科学符号作者: [美]卡尔·齐默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文艺并潮牌的科学符号
译者: 青涂
出版年: 2015-7
页数: 257
ISBN: 9787302393887内容简介有个叫卡尔·齐默(Karl Zimmer)的人,某天发现自己身边两个朋友(都是科学家)各自在手臂上纹了古惑仔似的文身。一个人解释说,是因为自己的老婆叫做Eliza Emond Edelsberg,首字母缩写是EEE,正好是3个谷氨酸,于是他用自己的方式编码了一下,把图形纹在身上,另一个人是发育生物学家,纹了条真掌鳍鱼,这种鱼的鳍正处于一个向四肢过渡的形态。
卡尔觉得这可能不是极少数个别现象,说不定有更多科学人士也这么做,于是他在自己的博客The Loom上发了个征集……这便是《万物身刻》出版的背景。
这是一本动人的“科普”著作。书里一共有两百多种和科学有关的文身图案,全部来自文身所有者的皮肤照片,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 、地球科学、DNA、达尔文、古生物学、演化、自然史、人类、神经科学、心智等领域,他们在里面讲述了这些符号在科学上的意义以及它对自己而言的意义。
倒带人生
作者: (英)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Stuart: A Life Backwards
译者: 吴文忠
出版年: 2015-2-1
页数: 362
ISBN: 9787020106226内容简介2009年11月13日英国的《卫报》上刊登了“定义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百本图书”书单,其中这本专为流浪汉撰写的传记——《倒带人生》赫然在榜。
这本与众不同的传记真实感人,主人公斯图尔特·肖特身兼小偷、人质挟持者、精神病人、肌肉萎缩症患者与游民等多重身份,其悲惨命运让人扼腕叹息,同情不已。而叹息与同情之余,人们不禁思考起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种种现实问题来。
《倒带人生》(2005)是马斯特斯的处女作,该书荣获《卫报》“第一书奖”,并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成电影,由汤姆·哈迪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剧中角色。
如丧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作者: 高晓松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副标题: 我们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未来
出版年: 2012-4-9
页数: 281
ISBN: 9787543067424内容简介关于书名高晓松解释说:“我年轻时候喜欢说如来,就是如同要来,还没来,但终归会来。如丧,就是如同要丧,还未丧,但终归会丧。”
本书汇集高晓松的小说、电影故事、杂文、媒体专访等四大内容,随书附赠精心收录的高晓松歌词创作作品二十九首。
小说:以高晓松成长的青春时代为背景,展现高晓松、老狼、郑钧等一代人的文艺青春及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氛围。电影故事:全面收录了高晓松多年来创作的电影剧本原型故事。杂文:随笔散文,前后时间跨度颇大,记录成长、变老是件琐屑的事。媒体专访:收录高晓松最坦露心声的两篇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