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位中国人到德国留学,与一位德国人为邻,几天过去,中国人厨房里的香味把德国人馋得不行,德国人那着小本子过来讨教,中国人大大的展示了一番.但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着:"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水放多少毫升?......."中国人膛目结舌,无以作答.后来他到德国人的厨房去指点,发现厨房像个实验室,量杯量筒一应俱全,还有厨具刀具森然排列,俨然一个武器库......最后中国人发现自己不会做菜了.
我们中国人的厨房很简单,一个灶台,一个案板,一把菜刀,就可以变出万千花样来.花样好不好,全看功夫到不到家,火候要准,刀功要细,油盐凭手感,动作要大师.(我炒菜只凭感觉放盐,从不动嘴,但菜肴的味道却极少有偏差.且色香味全.我想,许多人都会这样吧?)
在电视上看老外下厨,好看,但难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器具复杂,很多厨具见都没见过,找都找不着.老外的刀具分得很清楚:有番茄刀,切肉刀,洋葱刀,水果刀,切香肠刀.......名目繁多.我晕!
我们中国人是一把菜刀走天下,很多学子出国留学,都会买把菜刀带出去,虽然很多人出国后只是拿来切切午餐肉,火腿片,但即可聊慰思乡之情,又可免去不会使用西洋刀具的尴尬.
德国人的厨房就像客厅,宽敞明亮,整洁干净,鸟语花香.而且每一件大小物品都有它的位子,绝对不会乱摆乱放.德国人都是在厨房用餐,客人来了也是喜欢在厨房聊天

许多德国人家的厨房都是整体厨房,颜色及功能齐全。但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很简单的厨房,也有必不可少的三样东西,令我每次见到都捧腹大笑。这三样东西分别是:时钟,温度计,称东西的秤。
时钟其实不奇怪,许多中国家庭的厨房里也挂了时钟。在我们蒸包子馒头时,也需要看时间的。但德国人厨房里不仅有时钟,还有小小的闹钟。德国人在煮东西烤东西煎东西或者炸东西时,多一分少一秒都严格按照书本上的要求,所以这个闹钟是绝对不能少的。主妇在食物进锅时先设定时间,然后离开厨房。铃声一响,就代表做的食品熟了,至于我们中国人在烹饪中强调的灵活性,火大了时间短些,欠火候就再焖2分钟的理论,在这里好像行不通。
温度计用来干什么,我们都觉得那是用来测体温或者室内温度的。但德国人的厨房里也有温度计。这个温度计根据需要,被用来测量烧饭做菜时的水温。比如菜谱上写着,此种面团要用60度的水来做,那么家庭主妇就会把热水混合凉水,再不断用温度计测量,直至水温60度为止,丝毫不差。
称东西用的称,无论是时髦昂贵的电子称,还是普通的类似天平的称,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个。德国人在烹制食品前,对各种原料,米,面,糖,盐,膏,汁,油,粉,就连普通的水也要先统统称量。请看一个做普通苹果蛋糕的食谱:200克405号面粉(德国的面粉分各种型号,型号不同粗细粘稠度也不同),100克固体黄油或人造黄油,30克白糖,1个蛋黄,1小撮盐,2勺(吃饭用的勺)冷水,30克烤蛋糕专用发酵粉。这是用来做面团的。然后是500-700克酸苹果,2勺柠檬汁,100克白糖,3个中号鸡蛋(德国的鸡蛋也分大中小号),八分之一升液体奶油,一小袋香草砂糖。这些是用来做苹果馅的。然后放进烤箱200度烤制35分钟。这个蛋糕大约可以切12块,卡路里含量是265。
累了吧,看看都累,别说做了。其实德国的厨房里除了这“老三样”外,还有不少其他的“精密仪器”,如有一种量杯,上面密密麻麻有很多不同的刻度,不同刻度的顶端都写有用来计量不同物品的名称,比如牛奶,水,面粉,白糖,酒,油,奶油等等,大都是按照不同物品的不同比重来分类的。另外每家每户都有许多不同大小的锅,盆,煎肉排,煮土豆,煮汤,煮菜汁,等等,不同的饭菜用不同的锅。这就是尊重科学的德国人和他们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