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战 日军眼中的地雷战:八路军的地雷上面附着鬼

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的电影《地雷战》上映。在这部电影中,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民兵依靠土制地雷,将进村扫荡的日军炸得落荒而逃。这部电影艺术化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的智慧与勇气。电影从上映开始就大受好评,陪伴了几代人的记忆。真实的地雷战虽然与电影有一些区别,但是其反映出来的中国人民的智慧,以及抗战的勇气却是一脉相承的。

推广地雷战

地雷战这一战术方法在胶东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效应,据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的《地雷课本》介绍,地雷战这一战术最早出现于太南地区。真正将地雷战战术发挥到极致的是山东海阳的民兵,针对敌人不断变化的起雷避雷方法,他们发明了十几种地雷。而电影《地雷战》中的高家庄原型则是今河北保定冉庄。在战争军事物资缺乏时期,地雷能大量投入战场,离不开少将王耀南的推广与改进。王耀南是我国工兵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27年9月,他和几十名矿工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参加了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在中央苏区,他参与创建了红军工兵部队,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

1941年5月,他奉彭德怀总司令的命令,带队下到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及各分区去推广地雷战。为了让部队和民兵明白如何设置地雷,也就是将雷埋在哪儿的问题,王耀南带着几个工兵干部在院落里埋好雷,扮演成日本兵进院扫荡,让大家观看,并用炭粉代替石灰,防止石灰飞起烧伤人眼。边观看边向干部群众讲解在什么地方埋雷好,“比如鬼子进院子要喝水,在井旁边埋上雷就能炸死鬼子。”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观看,王耀南一行人还学唱戏,将埋雷示范搬到了戏台子上。每炸死一个“鬼子”全场都会掌声雷动。群众兴致盎然,演出完往往不愿离开,有的老百姓说:“我们就喜欢看打死小鬼子,看一百遍也看不够!”于是又加演几场。王耀南让工兵干部们教大家如何使用地雷,怎样叫拉发,怎样叫压发,告诉干部战士们在野外如何埋设地雷。

地雷战 日军眼中的地雷战:八路军的地雷上面附着鬼

王耀南告诉观众说:“我们用的是假地雷,主要用来教学。大家回去可不能用真地雷这么干,这可要伤着自己人。”

因为看了三四遍在院落里埋地雷,观众一听就明白了,但不愿意走,王耀南只能说地雷没有了来打发走群众。他们用这种示范方法,教会了很多八路军指战员和民兵掌握地雷战的战术、技术及地雷的应用。

军工厂发下来的地雷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抗日战争需要,王耀南就鼓励大家自己动手造地雷。各县政府支持王耀南一行人的工作,让鞭炮作坊以上交几千个发火器代替需上交的税费和公粮,并且解决鞭炮厂的经费问题以大批量提供炸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0951/914945179209.html

更多阅读

画一画我眼中的春天 我眼中的春天600字

画一画我眼中的春天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信息。春雨沙沙下,小溪叮咚响,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舞,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

我眼中的梁雅优——火线三兄弟观后感 火线三兄弟 电视剧

火线三兄弟观后感我眼中的梁雅优我是看了《火线三兄弟》后开始关注李梦的,李梦在剧中扮演梁家大小姐,梁雅优——大家闺秀,父亲有钱有势,母亲早亡,而且又是独生女,从小受到父亲溺爱,在燕京大学上学,但当时正值日军对华侵略战争时期,整个华北

我眼中的十班与SteadyMyHeartBy:陆泓舟

我眼中的十班与SteadyMy Heart“You steady my heart, you steadymyheart……”上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是三个月以前。本是无意中放出的歌曲,却没想到给了我这么多美好的回忆。我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沉默了……记得那是八月初,班主任

我眼中的老电影《地雷战》 老电影地雷战演员表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我眼中的老电影《地雷战》地雷,听起来是比较古老的战争武器,最早应用到抗战中是我国山东海阳民兵,自1943年起,一个偶然的机会运用到了实战当中,也拉开了我国华北地区民兵抗战的序幕。而本片,正是讲述其

中非关系现状 世行眼中的中非关系

《经济》杂志2007年3月世界银行的一份专题报告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黄金机遇,但要充分利用这次机遇,非洲还需要深入的改革,改革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在更深层次上塑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系列因素。调整正式贸易政

声明:《地雷战 日军眼中的地雷战:八路军的地雷上面附着鬼》为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