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结局人物命运 《红楼梦》柳絮词 暗示人物未来命运(图)

《红楼梦》柳絮词 暗示人物未来命运(图)

《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往往暗示着人物未来的命运。在第七十回中,湘云见柳花飘舞,偶成小令,宝钗、黛玉看了,都觉新鲜,请来众人趁兴填词,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拈阄决定。

湘云写的是《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此词以拈来柳絮借喻占得春光,实为对湘云未来的暗示。湘云后来嫁给卫若兰,新婚美满。但此词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情绪上是那样无可奈何,预示着她所谓的美满婚姻好景不长。

探春拈到《南柯子》,只写了半首:“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玉拈到《蝶恋花》,写不出来想认输,读了探春这半首,续道:“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探春只写半首,原因之一是“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在前半阙四句中说完。原因之二是“空挂”、“难羁”也可预示宝黛将来生离死别,即使宝玉填出词来,别离内容难免重复。“落去”正可喻黛玉逝去,“莺愁蝶倦晚芳时”就是说“红颜老死”,“隔年期”说得隐曲,是说要与柳絮再见,除非它重生,要与人再见,除非是来世。 

黛玉拈到《唐多令》,写的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首词寄寓着黛玉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以柳絮之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隐含黛玉对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

宝钗拈到《临江仙》,写的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一向高洁,在欢娱之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她的处世、她的思想性格与黛玉不同,黛玉死后,客观上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宝钗青云直上,但宝钗最终不免被弃,词中“本无根”即寓此意。

写柳絮,其实在写人,隐约之间描绘出作词者各自遭遇,暗示着人物的未来命运。从这种谶语式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

红楼梦结局人物命运 《红楼梦》柳絮词 暗示人物未来命运(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1051/492521616139.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作者与人物简介 《红楼梦》人物与花卉

  《红楼梦》人物与花卉以树木花卉比喻女人,这是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既是女儿国,又是百花园、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妇女有120余人,花草、树木、藤蔓共130多种,确乎可称洋洋大儿。但是,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觉察,曹雪

红楼梦典型人物分析 《红楼梦》非典型性解读(二十四)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有言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信乎!     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猛不防很惊悚的,

红楼梦典型人物分析 《红楼梦》非典型性解读(二十)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古诗曰:不待人询,须当自问,如何用意图财。若非奸狡,无有自然来。心起悭贪嫉妒 ,宁思想、横祸非灾。又曰: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话说宝玉在林黛玉

声明:《红楼梦结局人物命运 《红楼梦》柳絮词 暗示人物未来命运(图)》为网友詀穩腳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