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和论述,重点在于比较鉴别有效的或成功的学校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殊身心品质。研究多注重素质中“共同特性”分析。下面列举中外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关于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种种论述:

美国:
美国学者认为,校长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公平、公正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尊重所有社会成员,兼容不同观点和文化,平等待人,平等分配资源等。在校长与学生的关系上,主张校长应具有协同思想和合作精神。马里莱大学教授L?M伯曼莱认为,校长必须以一位教育者的姿态出现,而不以当家人、一位政治家、一位万事通自居。校长必须面向未来,必须愿意承担风险,勇于变革,把献身精神与敢于冒风险的创造活动融为一体。
校长应当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和素质?美国理论界认为:(1)校长应是学校教学的领导者。他应向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指导教学,有较高的教育哲学理论水平。(2)校长应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他能领导师生建立良好的校风,建设合作性文化,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3)校长应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高质量的领导者。(4)校长应是仆人式的领导者。他是学校的保健者,是一种典范,他的完善人格把各种力量变成自己的支持者,追随者。(5)校长应是一个伯乐式的教练。他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少发布命令、多创造条件。(6)校长应是一个高明的策划者。(7)校长应是因地制宜的创造者。他善于利用内部,外部环境的优势,提出目标,敢于标新立异。
重视校长能力是美国校长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中学校长协会在70年代末制定了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12项技能,作为考核校长的标准:(1)分析各种复杂问题;(2)判断力;(3)组织能力;(4)决断能力;(5)领导能力;(6)承受压力的能力;(7)口头表述能力;(8)书面表达能力;(9)及时了解他人的各种需要和所关切的问题;(10)有广泛的兴趣;(11)注意自我修养;(12)具有较成熟的教育思想,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点。
英国:
1995年4月,国家教师培训署颁布了“中小学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其中规定了校长6项管理任务,同时对校长提出了8项能力要求,即:(1)领导能力;(2)交际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3)分析判断能力;(4)适应变化能力;(5)解决冲突问题的能力;(6)谈判和协调能力;(7)人事组织和激励能力;(8)传授知识能力。英国某校在招聘校长的广告中,明确提出如下要求:(1)有教学和管理的成功经历;(2)有熟练的领导、管理和激励技巧的实绩;(3)有精力、积极性和战略眼光;(4)对学校需要和社区需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5)有良好的交际能力。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对应聘中小学校长提出了7条基本要求:(1)具有成功的教育领导经验;(2)具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能力;(3)具有管理学生福利及课程的能力;(4)具有在学校及社区之间建立有效地决策与沟通的能力;(5)具有对整个学校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及根据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高效和平等地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6)具有提高和扩大教职工的成就,制定防止和解决各种冲突的决策能力;(7)在达成学校目标方面具有参与的能力。中小学在招聘校长的过程中除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7项要求外,还往往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维多利亚州从90年代开始实施“未来学校计划”,州教育部对“未来学校”的校长素质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未来学校”的称职校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远见卓识、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开拓精神,能够把办学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2)教育领导能力。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结果上来,并致力于继续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3)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科学地作出决策和规划,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学校的问题,善于谈判解决各种矛盾,具有鼓舞人、调动人积极性的能力,成为学校工作的促进者和实干家。(4)团体合作能力。能够信任他人同时得到他人的信任,成为团体的代表,能够促进团体的合作,懂得并发挥团体的力量。(5)协调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的关系,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6)具有榜样的作用。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保持充沛的精力,不断提高办事的效率,有效地指导教师工作和进修提高。
加拿大:
1992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属下的教师资格培训中心公布了《安大略省校长任职资格计划指南》。《指南》指出:作为学校领导人的校长负有在学校创建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的责任,为此,校长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不同的领导模式和领导人、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见识;(2)校长不同角色的领会和把握;(3)不同的教育技巧及其运用;(4)有效地实施课程管理的技能;(5)社会变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如何改革学校课程适应这种变革;(6)增强课程效果的创新技能;(7)激励教职工努力向上和具有责任感的管理方法;(8)学校的社会关系及其调适;(9)当前教育上的问题和趋向;(10)学校领导人必备的领导技能,如有效地作出决定和宣讲决定所需的搜集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等。
日本:
日本文部省视导员安藤尧雄把校长履行职责的要求归纳为7条:一是学校教育的计划者。要善于提出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和达成目标的方法、步骤。二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要善于经营管理学校,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目标一致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善于处理各种事务,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统帅教职员,善于发挥教职员的积极主动精神。五是善于管物,提高利用效率。六是教师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七是善于调整学校同社会的联系。
中国:
1983年,我国教育部把“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由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协作组”。经过3年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小学校长素质由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性格、健康、仪表等8个方面38条组成。
1991年6月,原国家教委发布《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对校长提出了基本政治素养、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3个方面17条要求。这是我国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选拔、培训和考核中小学校长的基本依据。
1995年4月1日,柳斌同志在原国家教委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5周年纪念会暨“面向21世纪中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上讲话,谈校长素质和中小学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的问题时,认为一个好校长最重要的有5个方面的素质要求:第一,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第二,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第三,要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第四,要有公正廉洁的品质;第五,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从上述部分国家关于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粗略地比较一下其异同点。由于各国的国情、文化背景、教育传统不同,对校长素质的具体要求及其内涵各有不同的重点。例如,美国和加拿大比较强调校长的角色意识和领导技能,要求校长领会和把握不同的角色,掌握与运用不同的教育领导技巧,提高管理的效能。英国注重校长成功的教育管理经历和熟练的领导管理能力。澳大利亚从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对校长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要求校长应当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广博的知识基础、远见卓识的开拓创新精神、高效的组织管理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能力,具有榜样作用的品质和充沛的工作精力。日本对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要求,比较强调校长经营管理的能力。我国对中小学校长素质要求,注重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教育管理能力,尤其是办学思想、事业心与责任感、思想作风与工作能力。尽管各国对中小学校长素质的要求不尽一致,但是总体分析一下,仍有许多共同之点:
1.重视校长的职业品质,包括政治品质、职业思想和道德行为。都要求校长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义务感),具有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个人品质和行为具有榜样的作用。
2.重视校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求校长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经历。
3.注重校长的教育思想。一般都要求校长有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比较成熟的教育思想,并且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能把教育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4.强调校长的教育领导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高效平等地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等等。
5.强调校长具有创新精神,有远见卓识,敢于打破常规,支持和参与学校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和实干家,不断地追求卓越。
6.要求校长不断学习,善于接受信息,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自我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