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犹太人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击败迦南人,占领迦南人的故地。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公元前1028年,犹太人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之后国家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而犹太民族建国之后一直处于多灾多难,被外族统治,直至亡国。
公元前723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征服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把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公元前168年犹太人起义建立了独立的犹太王国,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
而这片犹太故土之后被多个民族统治。从公元7世纪始,迦南人故土先后被阿拉伯人、塞尔柱克人、十字军、马穆鲁克人、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和英国人所统治。
二战后在世界兴起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犹太人想在故土重建国家,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了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子建国起,以色列与中东各国爆发了四次战争。
犹太能够重新建国,对流散各地的犹太人来说,最主要的共同点则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特别是犹太民族自我意识,在长期的大流散中,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总的趋势看不是减弱,而是逐步有所增强。这从19世纪末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情绪乃至复国思想中得到证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犹太教的作用;另一个是反犹太主义的作用。

犹太民族是以信仰作为维系民族精神的中心。犹太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犹太人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建立犹太教会堂作为他们的活动中心。除定期举行宗教仪式外,还对青年人进行宗教教育。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律法使地域分散的犹太人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
反犹太主义也增强了犹太人的凝聚力。历史上每出现一次反犹浊浪,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便得到一次增强。19世纪出现的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新的反犹太主义,从外部设置了一道阻止犹太人通向同化的屏障,从而使犹太人的民族觉悟迅速提高,这使得他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