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苦地过一天,是一天。快乐地过一天,也是一天。痛苦地过一生,是一生,快乐地过一生,也是一生。哪一种方式过一天和过一生好呢?答案是肯定的。哪么为什么社会上的人会有各种不同的一生呢?
人的一生说到底是虚拟的一生,是空的一生。一百年前没有你,一百年后也没有你。一百年前没有你的这个家,一百年后也没有你的这个家。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不断循环,以至于永远。老子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人岂能例外。在“有”的过程中,你有“灵魂”和“肉体”,在“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灵魂”和“肉体”是不灭的吗?如果在不远的将来,科学证明“灵魂”是有质量的,那么“灵魂”就是不灭的。那么你在“无”中就是有“灵魂”的。“肉体,”在“有”中是以物质的形式而存在的,那么在“无”中又如何?当“肉体”被火化,水葬,土葬……等各种形式的物理或化学分解后,无拘无束地散发,渗透到地下和天空。被宇空内的植物,动物…..所吸收。而后这些植物,动物又作为食品滋养着人类。人和所有动,植物一样是不会直接吞食同类,而是经过一道甚至多道转换的过程来完成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核酸和蛋白质是如何变化的呢?它是否还带有本体的特征融入新体中,不然如何去解释骨质疏松患者要服用骨头汤。将来的科学一定会对人体火化的骨灰进行研究,破解骨灰是否仍有人的生命谜码?物质的不灭,世界本身并不可能创造物质,只能得此失彼。如果世界的物质能无限创造,那么,地球的质量不就加重了吗?宇宙的质量不就越来越庞大了吗?又有谁去承接这不断变大的宇宙呢?如此,“肉体”又成为不灭的了。只不过又以其他“灵魂”和“肉体”的形式出现罢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已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列为四大基础学科。相信不久的将来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对生命的奥秘会越来越有更深刻的认识。鲁迅说过;“人生识字糊涂始”,也许到那时人类就变得更加可怕和更加残酷了。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