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答一:科教兴国的意思
利用科学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相关解答二:科教兴国是什么意思?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四字成语 名称:科教兴国 拼音:kē jiào xīng guó 解释: 1偿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 2.用科技和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起来。
相关解答三:科教兴国是不是基本国策?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中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今后作为科技进步源泉的科学研究的投入将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全国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开展,科研经费申请的审批方式已从过去单纯的上级审批拨款,改革为专家论证评审。(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6年第5期)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关解答四:科教兴国是基本国策吗?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一、两大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及其素质的竞争,关键在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所以,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构成,总括起来为“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稳定和科学决策”。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能受国内外形势变化而变化,也不能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持续发展的空间。
当前,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构成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空前挑战。
二、五大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人口的增加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人均资源少,人口素质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部分地区贫困等等都是人口急剧膨胀造成的恶果。几乎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无不需要从我国的人口方面加以权衡。我国70年代以来,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20多年来共少生了3亿人。但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增加很快。现在我国人口已超过12亿,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且每年还净增加1400万人,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会达到16亿的峰值,将面临着就业高峰和“银色浪潮”(老年人口增多)的巨大压力,所以,坚持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2.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现在,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尽管我国某些资源绝对数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却非常少。在众多资源中,我国的土地资源形势尤为严峻:人均林地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值的30%,人均草地不足世界人均值的40%。加上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分布又不均衡。一方面人口在增加,人均拥有量在减少;另一方面,士地(尤其是耕地)破坏和浪费损失惊人,不合理的开发,各种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土地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减少。“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源”,“无粮则乱”是每个有识之士的共识。按照现在趋势分析,据最保守的估计,今后每年耕地被占用最少在20万公顷左右,到2010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00万公顷,等于减少2750万人口的口粮生产能力,而同期人口将增加2亿左右,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口与耕地呈逆向发展。人口与耕地的矛盾之突出,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的不断减少,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更加紧张。我国现有土地将达到养活我国人口的临界点,因此.我国土地管理的政策必须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江泽民曾指出:“珍惜和保护好耕地,必须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安危的大问题......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五:科教兴国的意义
重大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关解答六:科教兴国 拼音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四字成语 名称:科教兴国 拼音:kē jiào xīng guó 解释: 1.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 2.用科技和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起来。
相关解答七:实施科教兴国的原因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与其他国丹有较大差距
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相关解答八: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和政府正确把握时代潮流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重大决策。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相关解答九: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5分
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相关解答十:科教兴国战略是谁提出来的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常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