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遗体长期保存
解剖了毛的遗体,专家们得以喘一口气,来讨论中长期的保存方案。遗体保存技术极为复杂,为此,遗体保护组请来了数十位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地的专家,既涵盖了解剖、病理、生物化学等医学专业,也包括了光学、真空、空气调节,建筑等专业。
遗体保护涉及许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防腐。为了制定保存方案,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次,常常是通宵达旦地讨论。
北京的专家们先提出液相保存方案。这是当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遗体浸泡在高浓度的防腐液中,再加上适当的环境条件。医学院保存尸体就是用液相保存,这虽然不是最高水平的方法,但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却是最可靠最稳妥的方法。然而,上海的专家提出异议。他们说,毛主席的遗体是供瞻仰的,液相保存会使人觉得像泡在水中的标本,心理上难以接受。
于是有人提出气相保存方案。气相保存的遗体给人的感觉自然,栩栩如生。但缺点是遗体会变干、变形和变色。因此,防干保水就成了气相保存的最大难点。
一位上海专家提出了固相保存的独特方案,就是把毛的遗体做成一块大琥珀,毛的遗体就能像琥珀中的小昆虫那样,千年万代的保存下去。这个大胆方案使其它科学家大吃一惊:尽管固相保存在理论上可行,可迄今所有的琥珀标本,体积都很校把整个人体用固相方法来保存,还难以想象。更重要的是,把毛主席遗体用固相法保存,万一失败了,连一丝一毫补救的办法都没有。
观点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被否定。每个方案都有缺点,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每一个缺点都可能造成遗体保存从根本上失败。经过长时间讨论,最后与会者商定采取液相和气相相结合的方案,以后再从长计议。所谓液相和气相相结合,是指把头部和两只手保存在气态中,而其它部份则保存在液态中。
接下去,科学家们又讨论遗体隔氧问题。为防止遗体腐烂,气相保存部份必须隔绝氧气。把氧气从水晶棺中100%地排除是不可能的,通常最高能达到99.99%。但为了长久保存毛主席遗体,专家们硬是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这项工程主要由清华大学负责。
专家们紧接着讨论气相保存该用哪种惰性气体。一开始大家提到氮气,从惰性程度和相关指标来看,氮气是理想的。可是一位专家却提出用氦气。氦气的惰性比氮气更强,这当然好,可价格却高得惊人,一般情况下无人敢问津。但既然有人提出用氦气,就没有人再敢坚持用氮气。为了保护毛的遗体,钱是不能作为考虑因素的,一切都必须用最好的。
毛的遗体不仅不能腐烂,还要能供瞻仰,因此要特别注意毛的遗容和神态。毛的脸部不能化妆,因为任何化妆品都会损害皮肤,只能将柔和略带红色的光照射到面部。有的专家主张颜色要鲜艳一些,显得毛很健康。可有的专家提出异议,说人已去世了,弄得太红与事实不符。经过反复讨论,才定下一种比较满意的颜色。
毛主席遗体每天每时都在发生变化,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把变化减到最小最慢。因此,要经常对毛的遗体进行多方面的监测。不过,有的指标是很难监测的,例如面部的肤色,是深了还是浅了?深了多少浅了多少?这即使使用现代科技也难以定量。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决定采用「邮票法」。
他们找来「邮票法」标准颜色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每种颜色又由浅到深逐渐递进,相互间差别很细微。工作人员用这个颜色簿来核对毛的肤色,看同哪个颜色最接近。一个月后看看有什么变化;三个月后再看看有什么变化,依此类推。尽管这是个原始的办法,要用肉眼来判断,但也没有比这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纪念堂里的毛主席遗体
原文链接:http://www.wmxa.cn/a/201506/249177_3.html
1977年8月20日,位于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完工,毛的遗体及几罐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内脏,被转运到纪念堂内。经过适应性处理后,遗体被移入水晶棺内。
毛的遗体保存在纪念堂地下室一间无菌、无尘、恒温的密室内。盛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其实是一个水晶罩。当毛的遗体供瞻仰时,就用电动升降机将其从地下室升上来。遗体在水晶棺内采取气液相结合的保存方法,毛遗体的衣服里包着液体,只有面部处于气态环境中。瞻仰结束后,遗体降到地下室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毛的颈部插了一根管子,以便向毛的遗体灌注福尔马林液。
每年毛的生日即12月26日后,毛的遗体都要停止瞻仰一段时间,作年度性的保护。这段期间,工作人员把毛的头部和双手也浸到液体中去,以补足水份。
人们大都以为纪念堂里只供奉着毛的遗体,殊不知还有另一位男性死者陪着毛。这位死者姓甚名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年龄、体重、体型及死因,都同毛相近。除了不供人瞻仰,这位死者享受着与毛几乎一样的待遇。这位死者在生前,做梦也不会想到有幸为毛伴驾。凡是准备在毛遗体上施用的保存技术,都要先在这位伴驾身上施用,成功了再用于毛身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从毛和伴驾身上分别取下若干小颗粒,送到相关研究机构去,检查遗体组织结构的保存情况。

负责检验的科学家只知道小颗粒的编号,却不知道哪些取自毛身上,哪些取自伴驾身上。检验结果送给另一批科学家,由他们来解读,决定下一步的保存措施。
和毛主席遗体同在地下室的,除了那位伴驾,还有一具毛的蜡像。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决定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后,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叶剑英,就指示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制作一个毛主席的蜡像,要做得完全和真的一样,等以后必要的时候可以代用。」为此,两位研究员专程前往英国蜡像馆,学习蜡像制作。后来,他们的水平大大超过英国,制作的毛蜡像栩栩如生,看上去活像毛泽东本人。
毛主席遗体被运进纪念堂供瞻仰,至今已有23年。毛主席遗体的保存工作并未结束,只是转入了长期阶段。为此,专门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由参加过遗体保护的组织学专家徐静出任局长。遗体保护的具体技术已逐渐规范,科研工作也在继续进行,每年年终还要举行学术讨论会。
遗体保存符合毛的意愿吗?
197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共产党11届6中全会决议语)。在这样严重的形势下,为了永久保存毛的遗体,居然还大兴土木建造毛的纪念堂,耗用了达到天文数字的老百姓的血汗钱。人们不禁要问,遗体永久保存符合毛泽东的个人意愿吗?
众所周知,1956年,毛曾带头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关于遗体火化的决议上签了字。由于华国锋等人的一念之差,毛由带头赞成变成了带头违反。
其实,毛泽东对于身后事的看法相当豁达。1960年5月27日,他对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说:「人总是要死的,我也不会例外。我想我会怎么死呢?无非是这五种情况,一是有人用枪把我打死,二是飞机掉下来摔死,三是被火车撞死,四是游泳被淹死,五是害病被细菌杀死。我死了身体火化,骨灰丢到海里喂鱼。」
毛对其护士长吴旭君说得更加潇洒豁达。他说:「我在世时吃鱼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有理由认为,把遗体永久保存,并非毛对其身后事的本意。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毛几次三番地交待死后要火化,那为什么还非要永久保存他的遗体呢?这不是对毛泽东的侵犯吗?在一个极权社会里,不但广大民众的横遭践踏,就连极权者本人的遗体最终也得不到保障,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一大悲剧。
毛主席遗体能永久保存吗?
本文来源于西安文明网(http://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毛泽东遗体的保存,至今已24年了。人们要问,毛的遗体能千秋万代保存下去吗?这个问题可以从政治和技术两个层面来探讨。
在政治层面上,我们不妨看一下列宁遗体的处境。近年来,列宁遗体的命运,在俄国掀起了一阵阵政治波澜。著名导演札赫罗夫于1989年就提出,应将列宁遗体异地安葬。此后,评论家卡里亚金在前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说,列宁希望同自己的母亲一起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
1997年4月,在列宁诞生日前后,围绕着他遗体的问题又发生了激烈争论。民主派主张将遗体移出红常左派则强调列宁墓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部份,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不得随意变动。现在,列宁墓周围经常有一些非参观者的人在走动,据说这是俄国共产党的自愿者。他们轮流为列宁墓放哨,以防不测事件发生。
俄罗斯政府虽然没有正式表态,却来了个釜底抽薪:停止为护理列宁遗体拨款。现在,列宁墓实验室已改名为生物结构研究中心,完全是自费对遗体进行护理。该中心领导人表示,如果经济上维持不下去,可能不得不出卖防腐秘方来摆脱困境。但是,防腐秘方是国家级尖端科技产品,不可能轻易获得批准出售。
一句话,随着前苏联的土崩瓦解,其创始人列宁的遗体的命运,顺理成章地处在了在风雨飘摇之中。比起列宁的遗体来,毛泽东的遗体,到目前为止还是安稳的。
在技术层面上,也不妨回顾一下列宁遗体的保存。事实上,列宁去世才一个月,遗体便开始腐烂。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兹巴尔斯基用独创的防腐液,暂时遏制住了腐烂。此后,腐烂仍一再发生。1930年、1934年、1938年列宁墓都曾长期关闭。官方说是「对列宁遗体进行护理」,但内行的人都知道,列宁遗体在腐烂。
在30年代的一次防腐处理中,列宁遗体三分之一的皮肤,全部毛发和双手的指骨都进行了置换,但是普通参观者是看不出破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遗体的保存经受了严峻考验。1941年6月底,盛放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在严密警卫下用火车运往丘明,放在一所中学的二楼会议厅内。由于不可能按要求保持低温,1943年底,遗体又开始腐烂。人们只能把遗体放到地下室,在其四周放上冰块。但这不能完全阻止腐烂,于是遗体的一条腿和部份左臂又被截去,并换上假肢。1945年战争结束,列宁遗体从丘明运回莫斯科。
1961年,列宁的遗体又开始腐烂。此时,为列宁遗体专职服务了近四十年的兹巴尔斯基教授已去世,他的接班人在遗体紧急防腐处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因而束手无策。于是,赫鲁晓夫同医务人员商定,把暂时未腐烂的头部同躯干分开。列宁的躯干被火化,而头部则被安装到人造躯干模型上。「手术」相当成功,参观者丝毫也没有察觉。
由此可见,可供瞻仰的遗体的永久保存,是一个巨大的科学难题,迄今还没有成熟的方法。为了遗体长久保存,在死后两小时就要进行解剖,取出内脏,用冲洗液把全身血管,包括最细微的小血管冲净,然后注入福尔马林和凝固剂。毛去世后,对毛的遗体最初只进行了一般性处理,血液没有及时放掉。以后再想按部就班去做,已经不可能了。这就给遗体的长期保存留下了难以克服的隐患。由此看来,毛主席遗体的保存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毛的水晶棺虽说是密封的,但工作人员不时需要将手伸进去替毛的遗体整理衣服,因此难免有细菌渗入。加上遗体长期暴露在气态中,更会加速细菌的污染。据参加过毛主席遗体保存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朱培康透露,1999年,毛的遗体曾经差点腐败变质,纪念堂因此暂停开放。经过全力抢救及修补,毛主席遗体总算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毛主席遗体的保存,实质上是专家们同细菌和氧气的长期斗争。细菌和氧气无时无处不在,又无孔不入;而专家们只能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套用句辩证法的术语,遗体的保存是相对的,而遗体的腐烂则是绝对的。因此,毛的遗体不可能千秋万代地保存下去,保存技术再先进再完善,也只是延缓遗体的腐败而已。朱培康认为,按照中国现有的技术,可以将毛的遗体保存50年。
从上述政治和技术两个层面来看,现在还不是重新决定毛主席遗体命运的时候。毛泽东的遗体,摆在北京的中心已经二十多年,且让它摆在那里,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