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化 道德法律化 从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道德秩序与法律秩序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上看,法律秩序的形成来自于道德的法律化,然而并非所有的道德都需要法律化,将道德法律化的途径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从动态上观察,道德与法律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将促使法律道德化,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一些原本属于法律调整的道德问题重新交回道德进行调控,既能在发展中保证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也能维持社会应有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相互转化
  中图分类号:D90-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232-01
  作者简介:崔梅楠(19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四川大学法学院。
  一、道德法律化
  (一)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变的原因
  其一,牺牲统一的道德观是社会进步的选择,多元社会观念的形成意味着传统观念逐渐瓦解、多元化道德观逐渐形成,即道德观念的分裂使得法律不得不产生。
  其二,法律是伴随着道德分裂、人口流动和社会分层与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社会利益的不断分化,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突出,此时如果不依靠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来调整社会秩序,社会则会在不断激化的矛盾中消失。
  其三,法律的确定性,法律的可预测和引导的功能,使得生活在社会中人们获得了一种确定的秩序。在这种变迁中,旧的制度渐渐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法律逐渐从中摆脱道德和人们的主观意识的束缚,而成为科学完备、逻辑清晰的确定化体系。
  其四,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在不变的环境中,习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容易形成的,但个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意识的强化,个体挣脱了自己和群体联系的纽带,人们开始处于变化中,这种变化带来了不安定和自我防护,于是便需要法律这种更有效的保障来维护。
  (二)道德法律化――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化的方式
  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不是对道德直接进行吸纳的,而是通过从道德到法理再到法律的转化。伦理具有强烈的主观性,需要将其体现的客观性提炼出来,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可衡量的标准,且这些标准需要符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并不是所有的道德伦理都能并都需要转化成法律的,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的转变不仅不意味着道德的瓦解和消失,反而更是道德形式不断多元化的表现。
  现实中道德向法律的转变有着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两种方式。道德向法律直接转化一般表现在法律原则中,法律原则可以用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同道德一样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都没有相关的处理后果,此时只要将合适的道德观念抽象成道德规则,然后转化成相应的法律原则即可;道德向法律的间接转化体现在造法者运用技术性手段将道德转化成各种法律规则及法律文本,即立法者在立法时受现实中存在的道德观念的影响,运用一些逻辑手段等,将道德观念进行统一和明确,最终以法律规则的形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道德的法律化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它也存在着缺陷和法律难题,但权衡利弊,从社会的发展来看,秩序是首要的,道德法律化的优点大于其缺点。
  二、法律道德化
  (一)法律道德化的可行性
  法律秩序向道德秩序的转化能否可行,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其一,人性可否改变;其二,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外在环境是否可变。显而易见,第一点的改变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道德秩序的实现是有待于每个人自己的人性能力的发挥。第二点在法律道德化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可以将原先道德法律化的事情重新交回道德进行调整的,如性自由的选择,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如今的法律是不再过多干涉的。
  从法律的道德化到道德秩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公民自我修养和法律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法律秩序向道德秩序的转变并不是一个制度的衰退,而是社会公众素质和道德不断提高的象征。
  (二)法律道德化――从法治初始到法治成熟再到德治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关于法治的界定:“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①法治的初始是大部分人基于对法律强制性手段的威慑力而遵守法律,且此时的法律可能与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存在差异;当一个社会具备良好的法律规范,并且社会中的绝大数人都是自觉遵守法律时,法治已达到成熟阶段;当一个社会普遍遵守法律的人不仅是认同法律规范的也是认同法律背后所阐释的道德观念时,这个社会便开始向德治进行转化了。由此可见,法治和德治是可以相结合,并相辅相成的。
  三、结语
  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目的都在于形成有效的社会秩序。从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的相互转化中,链接二者的重要枢纽即为正义。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也是道德的一个基础。道德法律化的起点是正义,原因在于正义转化为法律,是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的需要;法律道德化是以道德的义务心态对待法律义务,这个过程如以正义为出发点,才能更好的实现。
  [注释]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199.
道德法律化 道德法律化 从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
  [参考文献]
  [1][英]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M].智振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美]庞德.法律与道德[M].陈林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3]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J].法学评论,1998(2).
  [4]胡旭展.论法律源于道德[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4).
  [5]程明.试论道德的法律化及其限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1951/61351377365.html

更多阅读

阴阳术数构系是打开人类神秘大脑的万能钥匙 阴阳师神秘

1986年秋,李阳波在南宁给广西中医学院部分学生讲授《运气学导论》课时,提出了一个阴阳术数构系概念。这是他从古人的智慧,从太极、从道、从老子的《道德经》、从《黄帝内经》的研究中提出来的科学体系概念,是一个恢复我国古代科学的全新

转载 北大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上 政治学基础第三版

原文地址:北大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上作者: 曾庆功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 政治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

转发:凤凰博报颜昌海的博客

中国大陆的传统道德崩溃从何时开始?凤凰博报 颜昌海的博客 2014-07-16 18:11:21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521443.html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几大劫难分别是秦朝法家思想蔓延,科举僵化人的思想,蒙古侵略征服中国,打着共产主义旗号

海尔:全球化品牌的世界行走“哲学”

    著名经济学家艾丰曾说:“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  青岛海尔工业园区,海尔文化广场中心有三个花坛,花坛内的白象从一只到三只,海尔讲解员说,这取意于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白象又结合了“万象更新”

中学生思想道德评价 从《空城计》中学管理思想

如果司马懿只是个山头大王、或是一个土匪强盗的话,那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去用《空城计》的。正因为司马懿是个有着雄才大略并且是非常的了解诸葛亮,诸葛孔明才敢用这个计谋。   因为如果司马懿只是个山头大王,当他看到诸葛的空城,第一个

声明:《道德法律化 道德法律化 从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为网友野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