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修改是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但是因为同学们分不清楚病句类型,导致方法技巧运用不当,常常在病句修改题里丢失分数,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病句修改的方法技巧和题型汇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考的病句类型都有哪些。常见病句类型有四大类,分别是:1、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3、成分残缺;4、语义重复;5、不合逻辑(不合事理);6、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等。
搭配不当中包含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等。这类病句通俗解释就是“前言不搭后语”,所以比较好辨别。
语序不当又细划为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词序不当、句序不当等。语序不当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难度不太大,但是同学们还是要多注意积累。

成分残缺,是指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应该出现的成分没有出现,导致句子的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这类病句一般通过语感也可以辨识出来。
语义重复多是由于误用词语造成词义重复,解题的要领是要辨识出造成语义重复的词语。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要养成正确使用词语的习惯,切不可模棱两可造成歧义。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这类病句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明确清楚造成“不合逻辑”的原意才能正确辨析和修改。
句式杂糅是指把两个意思或者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通。
了解了病句类型,就要清楚修改的方法和技巧。
病句修改的步骤和方法可以概括为:“一读、二提、三改、四查”。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二提:主干提取。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三改: 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不恰当的字词);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无论用哪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意,二是多就(原文)少改(动)。
修改病句在考试中是必考内容,同学们在平时备考中要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