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以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走向有三个:教学即儿童研究;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正视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以及脑科学的迅猛发展。
成先生看到了教学的改革在三个维度上——生本、教本与技术手段,联动性作用,给教学带来的挑战。
在现实教育的语境里,如我这个年纪的人,从事教师工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明星教师是魏书生和钱梦龙;而今年轻老师都不再熟悉南钱北魏,他们心目中的明星教师换成了同样年轻的偶像。时代变迁,带来了教育界人事的重大变化,关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关注点也完全不同了。而且今天与我同龄还教书的人,一个人逾越了两个阶段,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感触更加直接和深刻:原来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应用在今天的孩子身上已经不能产生效果,甚至是不恰当的。
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教育生态上也在发生重大改变,集中体现在: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之后,社会期待孩子身上发生的教育改变更为聚焦,也变得焦灼,即投射在教育上的期待值不断提高;孩子在更为优越的教育环境里,成长中获得的正面性的教育增加了,在接受表现激烈教导或绝对化管理时,其叛逆性和不妥协更为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复苏,家长对于教师和学校的信赖度,却因为整个社会的不良情绪的影响,而开始表达对于师德沦落的严重关切和批评;学生获得教育资源,要比过去更为便捷,渠道也增加了,学生之间依靠手机通讯、网络联系、以及大范围文化圈子的沟通,可以更为独立于教师和课堂来学习和增长知识;在现代媒介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这个群体表现出更为旺盛的求知欲望,也较为快速接纳了一种新的技术和生活方式。

在一个很多教师开始感觉有一点陌生化环境里,面对着个性化发展诉求更为强烈的学生,而教师的教学权威性却在逐步消解,家长的信赖度也不断下滑,教育和教学的有效性,怎样体现出来?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怎样的改变?我想每一个今天教书的人,都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问题。
教学变革的压迫力就是由此而来的。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管理采取的是强制性手段,剥夺学生的基本生活自由,而在那地环境里,或许是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的;可是若把这个经验迁移到现代都市,如此的没有人情关怀的教育或悖逆人性需要的教育手段,注定要被更多人所质疑。
如今我们都在谈教育现代化,以为随着社会发展在转型,成为现代化社会,那么教育也自然而然现代化了。其实,真正的现代化,是教育里增加了被称为现代化本质的东西,例如思想、意识、文化、手段等都天然不同过去,与这个时代发展高度吻合,是现代化的,那样的教育才是现代化教育。我们现实教育所曝光的教育经验,有很多是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本质特点的,是陈旧的思维导致的畸形结果。
例如,在作文的载体上,我过去教书为了表彰,要学生修改文章,然后举办展览。这是一个常用的作文评价措施。如今,网络化时代,利用网络的高度开放和互动性,若把文章发布在预设空间里,有观众围观和评价,就比一个老师单独评价更为有效。
现代化的演变,我们的文化生态已然不同,如今出现了在网上悬赏问题的现象。过去学生作业遇到难题,需要留到第二天问老师;今天的孩子不用这么周折,他在网上咨询就可以获得帮助了。
举这样的一些教学改变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生态环境变革带来的影响,往往不是教师第一个被触动而相应,反而是学生在行动上跟进更为及时。
教育的适应性改变,需要更新我们的思想,不要固守陈旧的方法。